来自全国各地的支边人组成了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五湖四海会聚在此,各省的口音都有,以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和湖北等地居多,其他如上海、浙江等地少一些,这也造就了新疆这个大杂烩地区的多样性。
在叶雪他们这一代眼中,上海人过日子精细而讲究,首先穿的都是干干净净,刚刚流行假领子的时候,上海人穿在衣服里面的假领子总是洗得白白的,熨得板板的,穿起来就是那么精神,同样的工资收入,上海人家的餐桌上偶尔还能见一些肉或其它副食。
以山东、河南等为代表的中原一带的人,就过得粗糙一些,家里的孩子们能吃饱饭,衣服不带补丁就已经不错了,日子也一天天地过着。
叶雪的父母来自河南农村,叶雪长这么大也没回过父母口中的“老家”,偶尔一两次父母探亲回河南,就带着大哥和小妹,叶雪和姐姐夹在中间,没这个福气,除了家乡这一片方圆几十公里的土地,其他地方都没去过。
叶雪他们这一届的高一总共分了6个班,其中高一(3)班是所谓的“尖子班”,把中考录取进校的好学生集中在一个班,按成绩排名,其它的5个班是普通班。
高一(3)班的班主任李老师是位上海人,带一点点上海口音的普通话,上起语文课热情洋溢,整个人都融入到课文中,叶雪从小就喜欢语文,上初中时就开始写日记了,虽说大都是流水账,但三年下来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文笔,在作文方面尤其突出,初中的作文就经常被老师做为范文,为此叶雪心里还有点小得意。
每次上语文课也是叶雪精力最集中的时候,随着李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读而渐入文学佳境,感兴趣的课程总是学起来很轻松,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吧,所谓“会都不难,难者不会”。
这样的一个“尖子班”,好像给每个人头上戴了一个箍,一想放松偷懒的时候,就被念了咒,赶紧低下头来看书,本来学习好的学生中女生偏多,大都是不爱活动、不爱说话的书呆子,叶雪在高一(3)班简直闷死了,只能趁课间跑出教室透透气,去找高一(4)班的柳萍和尹霞玩会儿。
物理任老师是位四川人,操着浓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他还是高一(4)班的班主任,叶雪她们女生普遍对物理的感觉就一般般,虽然心里非常想把物理学好,无奈就是做不下去题,有的时候叶雪梦里还因为不会解题而急醒,花的功夫不少,可怎么就不见效果呢。
到了高中,数理化还是显示出了男生的优越性,初中之前靠记忆或勤奋就能成绩优秀的女生慢慢退居男生之后,男生后劲儿十足,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赶超女生,后来者居上。
真如段晖所言,他们被保送的学生都分在了一个班,段晖和叶雪的座位还是紧挨着的前后排,男生和女生一般不说话,甚至有时都不给同桌擦桌椅,尤其女生表现得特别小家子气,以为帮助男生同桌擦了桌子就怎么着了似的。
段晖如果早晨上学来得早,就把桌子一起擦了,坐下看书,如果他的女生同桌来得早,那又是另一番景象:她把自己一半桌子擦干净,积着厚厚尘土的另一半桌子格外显眼。
而等段晖来了,往往还找不到抹布,坐在后排的叶雪就把自己的抹布递给他,他默默擦好桌子,把抹布还给叶雪,坐下准备上课。
叶雪十分鄙视段晖同桌女生的做法,觉得做人太不大气,叶雪不管和她的同桌是否说话,每次谁来得早,都是把整个桌子擦干净,举手之劳的事情,能累着谁吗?
久而久之,只要段晖来得晚,他就下意识地回头看一眼,叶雪也就把抹布递给他,这似乎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习惯,挺自然的就这么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