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米花
依米花生长在非洲的荒漠地带,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蓝、黄。在沙漠,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依米花的根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一点一滴地积累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花。花期不长,仅仅两天功夫,便随着母株一起香消玉损。
依米花没有庞大的根系,命运赐给他一条主根,它不气绥,不懈怠,一门心思地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四五年的坚持,在储备好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时,绽放出绚丽的四色花朵。
依米花是大自然万千家族中极为弱小的成员,它却以独特的方式向世人昭示:生命一次,美丽一次。
我,一头扎进教学26年,在陀螺一样旋转的日子里,很少主动学习,缺乏知识拓展,一抬头,鬓生白发,老之将至,难道生命价值仅限于此吗?2020年,人生50岁,重燃学习热情,上了定位训练营、新基础的生涯老师培训课、看海老师的OH卡引导师课,毛毛的提笔就写训练营,还有线上线下的高报培训,所有学习都有很大收获,但是写作激发了内在深藏的能量,渐渐地把精力聚焦于此,在毛毛老师的引导下,一点点地认识自己,打开自己,似乎焕发出青春活力,比当年考大学时还坚定、还幸福。
愿生命如依米花一样,坚韧持守,绚烂绽放。
大树
说到大树,会想到枝叶繁茂、伟岸挺拔、栋梁之才、深藏的根须这些词汇 。我给我的未来写作课取名“大树思维写作”。
大树思维写作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用大树思维认识写作。树根有多大,树冠就有多大。如果说写出来的文章是展露在外的大树之冠干,那么决定文章成色的内在修养就是大树之根须。学习写作必须用滴水之功浇灌根系,阅读、观察、思考,持续深度思考,疏浚好思想之源,方能灌溉出笔下万亩良田。
第二层含义,用大树思维积累写作。每写一篇文章,就是在思想的沃土上,种下一棵树,一棵树是一抹绿色;一片树林,是一道风景;一望无际的森林,是巨大的宝藏。学习写作,就是要一篇篇写下去,建造自家森林,储存独家宝藏。
第三层含义,以大树结构布局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要有料,如大树之主干;要好看,如大树之花果;要丰富,如大树之枝杈;要有深度,如大树之根须。文字描绘风景,摹写事物,写人讲故事,这些文字背后都藏着作者的情与思,像大树根须虽不显于外,但枝叶血脉都携带着根的记忆。
写作是撬动精神成长的支点,特别渴望开发出一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在培根铸魂上建滴水之功。
珍珠
世上有沙子变珍珠的说法。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的诗句,用到鲛人泣泪,颗颗珍珠的典故。沙子变珍珠,眼泪变珍珠,定非一日之功,必然经历艰苦的磨砺过程,写作修养、洞察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得。
正月初九我和儿子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从电影院出来,我跟儿子说,主题并不新鲜,学生在作文里也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句子,为什么这个电影这么抓人心呢?有笑点、泪点、时代点,奇幻点,还有什么呢?当时并没有想明白,之后电影一直在脑海中上演,忽然有一天,透过几个镜头发现电影蕴藏着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谁也不能在别人的生命里发力,施加影响,即使至亲也往往无能为力,这个真相让人忧伤,然后写了一篇简书小文章。文章最后一段写到:“贾小玲青春年少时,李焕英无能为力;李焕英遭遇车祸,贾小玲守着几天几夜没能挽留住母亲;穿越回李焕英少女时代,李焕英没有选择贾小玲认为好的对象——厂长儿子。人生大方向,别人不能强加影响,生活小事,自己不想改,别人也无能为力,至亲也不例外。贾小玲爱她的母亲,无论怎样都回馈不了母亲,电影结尾,贾晓玲开着红色跑车,带着母亲兜风,说说笑笑,这只是贾小玲的幻想,实际上是贾玲开着红色跑车,副驾空着……电影表达着这一忧伤。这忧伤让“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情主题有了深刻理性思考。”
还有我所教的一篇篇课文,由初登讲台的照本宣科到现在的深入文字感悟理解,都是时间的功劳,反复阅读思考的结果。从《诗经•氓》中读出女子悲剧制造者——男子的可悲,从《论语•侍坐》中读出所有人无法释怀的孤独,从《阿房宫赋》中读出文人担天下的赤诚,从对宫女生活的铺陈中读出杜牧的悲悯。
阅读表达,很少有一蹴而就的收获,千回百转,剥茧抽丝,往往历经山重水复,方得柳暗花明。
我们要像依米花一样向下扎根,扎根,体会生命延展的力量;栽种写作之树,也是栽种生命之树,长青不老;像沙子变珍珠一样,磨砺、磨砺,升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