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策士戴铎积极献策,为雍正夺取皇位贡献了不少力量,然而如此工于心计的一个人却不曾料到,自己忠心为主,赤诚相待,会换来被雍正皇帝处死的下场,亲身示范了“兔死狗烹,过河拆桥”的含义。
康熙尚且在位之时,他的众多皇子为了夺取嫡位闹的不可开交,真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位王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有的私下里拉帮结派,各人野心昭然若揭。唯独我们的雍亲王两耳不闻窗外事,将这些纷纷扰扰置之度外,在旁人看来,他对权谋分毫不想染指,有个淡泊名利的好名声,或被看作只是个精神依托于宗教的闲人罢了。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好形象,使雍正在诸多兄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局。
其实这不过是雍正韬光养晦的权宜之计,用来混淆他人的视听。就在他看似孤立无援的时候,一名叫戴铎的奴才毛遂自荐,自比古代忠诚报答主子的知遇之恩,极力劝谏雍正参与政治斗争,冒险写下千字文逐字逐句的分析当前形势,将收集来的朝廷信息上呈,犯险劝进。但以雍正极深的城府和长远谋略,他仅以贤良的姿态谨慎的拒绝了戴铎的行事建议,强调自己并没有继位的心思。为了打发这样一个小聪明有余而大谋略不足的奴才,雍正将其调任福建,只是“身处江湖之远”的戴铎仍然心系主子,不仅写信故弄玄虚的讲述他如何向道士替主子占卜以表忠心,甚至斗胆僭越,扬言要在台湾替雍正招兵买马,为夺嫡失势之后留有退路。这内容若是流传出去,必然会有谋反嫌疑,招致杀身大祸。看罢此信,雍正的怒火实在难以隐忍不发,直接骂他道“必遭天谴”。
戴铎自以为深谙官场之道,却连主子的性情都摸不透,屡屡戳破雍正对权力的欲望和觊觎皇位的野心。雍正愈发不堪其扰,对他倾诉福建穷苦,请求回到北京的信件置若罔闻。从调侃他告病没志气,到谴责他一直哭穷诉苦,雍正态度的转变,可以预见戴铎在其心里是属于何种地位了。偏偏他仍然不知好歹,说自己向康熙的密臣大学士李光举荐四王爷,刺探朝堂消息来邀功请赏。雍正自然是不吃这一套,痛斥其胆大妄为,并在他即将调任四川之前警告他日后要摆正心思。格局如此狭隘的人,又怎么可能受继任后的雍正所重用呢?
事已至此,戴铎的最终命运已然既定,雍正5年,他被冠以接到隐私的罪名处死。“戴铎十启”对雍正登上帝位不可谓无用,然而被灭口的下场却也是自己亲手促成,终究是吃了帝王权术的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