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成绩出来了,网络上哀嚎一片,热点不断。而比较突出的大概是福建的分数线,一跃冲天,从原先的全国倒数变成了全国第四。
而很多人将矛头直指——“高考移民”。福建省高考采用全国卷后,分数线一直相对较低,于是一些在高考大省的考生家庭便运用在福建买房子等方式以达到在福建省参加高考的目的。
其实“高考移民”这件事情早在2017年的下半年就已经发生了,政府也采取了措施,但是终抵挡不住这股“移民大潮”。当然,不是说这次分数线上涨的全部原因都是“高考移民”,试卷简单等也是一部分原因。但......高考移民确实是原因之一。
而对于“高考移民”,众说纷纭。有人说,“同一张卷子就应该同一个分数线......凭什么你们的分数线就那么低,这不公平”,“能力不足能怪谁”,“那是你们活该。”。也有人大骂“高考移民”。
我必须承认福建的教育发展不如江浙等地区,也必须承认福建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丝毫不认为,我们分数线低这是福建考生“能力不够”、是一种“不公平”、今年分数线提高的结果是我们“活该”。
人都是有趋利性的。一年前,我也是一个高考生,设身处地,如果不是一个福建人,如果我在高考大省,如果我拼死拼活也很难到达省前列的位置,来到福建却可以,这个诱惑确实很大。
据我所知,很多高考大省的多数学校实行的是填鸭式教育,“衡水模式”,与素质教育脱节严重。比如吃饭规定时间,两天洗一次头会被叫去谈话,没有体育课,没有课余活动等等。而相比之下,福建大部分学校是素质教育,有社团活动,体育选修与大学接轨,课余生活丰富。两种不同模式的教学,再加上福建人口少,而高考大省也多是人口大省,起点不同,客观条件不同,大前提不同,又怎么能相提并论。
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侧重不同,又何来福建考生“能力不足”一说。更何况,一个人的能力是能仅仅以分数来衡量的吗?
胡适有一段话“人常说东方文明是精神的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质的文明。这是夸大狂妄人捏造的谣言,用来遮掩我们的羞脸的。一切文明都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部分:材料是物质的,而运用材料的心思才智都是精神的。器物越完备复杂,精神的因子越多。我们不能坐在舢板船上自夸精神文明,而嘲笑五万吨大汽船是物质文明。”
福建考生在应试教育上不足,却有很多人在高中时代就能撑得起一场大型活动。难道这是能力不足吗?这难道不是跟 “坐在舢板船上自夸精神文明,而嘲笑五万吨大汽船是物质文明。”一样的道理吗?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系副教授管健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漏洞智慧”与“空子哲学”。中国人喜欢钻空子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国民性了。中国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是有句俗话吗“不拿白不拿”,制度的空子就摆在那里,不钻似乎就亏了。于是,所谓的聪明人越来越多,把制度的空子撑得斗大,却义正言辞理直气壮。
大家学了这么多年政治,应该都得知道一个道理“公平,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就前文提到的福建的教育模式及人口数量与其他省份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可能绝对公平。而在福建省出台关于限制“高考移民”的政策的时候,有家长高呼“这对我们不公平,我们买房了的。”但......这就是所谓的“公平”吗?“高考移民”就是一种“公平”了吗?这就是所谓“能力高”了吗?
管健副教授在其文章中这样说,“对一个社会而言,聪明人太多,社会就会被腐蚀,从精神到肌体,从道德到行为。整个社会进而也会出现一种集体失范的状态。‘漏洞智慧’和‘空子哲学’破坏了秩序,丧失了原则,毁掉了平等和公平。......若是意识上出现漏洞,心理上出现空子,是最具危害性的。”“高考移民”会让人有一种“占到便宜”的感觉。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天平下,选择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了集体利益。恰恰是这看似维护公平的行为破坏了公平。
所以,福建的考生又怎么是——“活该”呢?明明是最大的受害者。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提到了“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其实,这种“精致利己”的思想不仅仅存在于大学之中,早已蔓延到了社会各处。人们善于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说法来装裱自己的私欲,但殊不知第三个字的读音是wéi。本意是,人如果不修身养性,那么天地都不容。本以为这是私欲最好的伪装,实际上却是对私欲最大的讽刺。
“高考移民”们,我知道可能在我们上体育课时,你们在刷试卷,我们在五四游园会时,你们也在刷试卷,我们还在睡梦中,你们已经操场晨跑了......我理解你们的辛苦付出、内心的无奈以及不甘心,也知道这些你们可能确实在应试教育方面更胜一筹,但这绝不意味着你们高人一等,也绝不意味着福建考生“能力不足”,更不意味着福建考生的利益就活该受损。
你们很无辜,福建考生同样很无辜,别让无辜者成为捡漏洞和钻空子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