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明天就开捕了!”走访渔民村时,老渔民如是说,语气中带着无法掩饰的愉悦。
社会实践的第四天,我们来到铜陵市渔民村,对这里的渔民转产转业成果做调研。先去了民福新村的渔民安置点,又去了大通古镇走访沿江渔户。老渔民告诉我们,双转政策实施以后,政府在民福新村给渔民分配住房,每户补助4万元,剩余的房款需要渔民们自掏腰包,然而这个贫穷的小渔村很少有人能掏出这么多钱,所以要么背上巨额负债,获得小区里一间几十平米的小屋;要么死守一艘渔船,和政策做着最后的抵抗。
这几年,长江全线禁渔期从4.1-6.30延长为3.1-6.30,渔民们又要多熬过入不敷出的一个月拮据生活。他们祖祖辈辈世代捕鱼为生,一辈子以船为家、以水为床,经受江风常年的侵蚀,早已留下一身的伤痛,做不了重体力活,加上年纪大了,文化程度又不高,很难找到新的工作。一但进入休渔期,渔民一家就基本断了经济来源,只靠国家发放的一点低保费过日子,生活上不少困难接踵而来。夜里,寝食难安的渔民悄声爬起,抓起渔网,来到江边,趁着夜色撒一网,惴惴不安地祈祷着:鱼儿啊,给我这生活一点甜头吧!
渔村也有渔妇,女人不知道法棍轻重,她们告诉我们,现在水里鱼都少啦,不好捕,想打到鱼得用电网,国家管得紧呐,她们就偷偷地来,有人被抓到,罚款6000,她们吓得心绞痛,但夜晚到来,还是偷偷地出渔,不这样怎么办?为了生活啊!
生活确是人生一大难题,工业的发展推动生活的变化。江里大鱼吃小鱼,小鱼扛不住工业废水的污染,死的死病的病,大鱼没了食物,生存繁衍速度减慢,渔民们打不到鱼,只好用电网,这样一来,大鱼小鱼都被电死了,江里剩的鱼又少了,渔民们只好用电力更大的网,江里鱼越来越少。当鱼儿的生长速度赶不上捕鱼的速度,便由此生成人与自然的死循环,这是生态的失衡,还是人类的悲哀?
我们去社区,向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到,为了缓解禁渔期渔民的生活压力,社区通过各级社保平台,主动联系厂矿企业、服务企业,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每年4、5月份还会开展水产养殖、厨师培训等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的专题技能培训,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出传统的捕捞业。此外,政府每年禁渔期都会给渔民发放每人每月107元的专项补助。虽然有这些补助政策,但是要想让渔民过上较为宽裕的生活还是有一定难度。相关人员告诉我们,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国家会在禁渔期内,加大对渔民的扶持和保障力度,比如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专项补助额度等,进一步提高现有渔民的生活质量。
可以明确的是,渔民“弃船上岸”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转产转业政策还会在未来不断加强、完善。今天是禁捕期的最后一天,明天渔民们又将开船撒网,延续历代的捕鱼作业。只希望今夜,渔民们能收起渔网,让江里的鱼儿多一天自由和生机。
今夜,请与渔网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