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的一生就是从摇篮走向坟墓的一个过程,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终点也都相同。
但为什么,不同的人,其人生还是千差万别,大不相同呢?
原因在于他们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不太一样,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然也。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走了捷径,有的人被走了捷径,于是,他们更快地完成了这一过程,走向了终点。当然,这不是我们中的大多数,更为普遍的还是自己以正常的速度走完的全程,不快不慢。
其实,我更愿意把人生的这个过程说成是一次远程,一次远离襁褓、远离童年、远离少年、远离青年、远离中年、远离老年最终到站的旅程。这个旅程很有些漫长,需要用尽我们一生的时间。那一次次远离就像我们所到达的一个个站点,只是我们一旦离开了,也就再也回不去了。在这旅途上,人们眼中的景色或许各不相同,有的人在某一个时段停留,有的人却是在另外时段停留,也有人虽早已达到了下一站点,思想却还停留在上一个或上几个站点上,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漫漫人生路,苦乐自己知。
一个人的旅途是清净而孤单的。有的人愿意去享受这种一个人的宁静,远离喧嚣,乐得其所。在这部分人中,他们之所以能够始终如一的去独享这份过程的宁静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概是他们心中的某个或者某些信念,信念给他们以强有力的支撑,这或许是他们继续前行的源动力吧。
但更为普遍旅程是这样的:他们三五成群,或留或走,或唱或跳,或吵或闹,或欢乐或忧伤,不管如何,他们始终结伴而行。然而,人们都从不同的地方而来,只是为了去相同的地方,才会有在某个站点与他人相逢相遇。是否结伴而行,以及能否结伴而行,都不得而知,也不可期许。因为,一旦结伴而行,相互之间势必要敞开心扉,真诚坦荡,而这并非易事。陌生的人们能够相互选择并一起砥砺前行,于千万人中看到我,就在那一刻,不慢不快,我想需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第一,在这通往罗马的条条大道上,你们走的是同一条道,而且在相当长时间里也应该是同一条道,道不相同不足以为谋;
第二,在这共同远程的道路上,你们的寻走速度是几近相同,你们眼中景象也是几近相同,大家都在几乎相同的地方走走,又在几乎相同的景点处停停;
第三,你们有得聊;
第四,你们聊得来。
佛说,前五百次轮回才修得今生的擦肩而过,这才仅仅是满足了第一个条件,而不符合剩下三个条件要求。所以,条件其实挺苛刻的。于是,常闻道:人生在世,觅三五知己足矣。张爱玲也言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这个“你要遇见的人”不分性别,不论年纪,于是出现了红颜、蓝颜之友,也出现了忘年之交。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想之中的爱情也该就是出自红颜之中吧。
人生如远程,行程看人生。
感谢那一路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