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梁祝,还是十岁左右的时候。那时候看的是小人书,长长的故事看下来,最让我心怀不满的是祝英台要去读书,老父不允许。那时我刚上小学四年级吧,正是刚从书中读出点趣味的年纪,对于祝英台的老父十分地不满,作为父亲他怎么能不让女儿去读书呢?更兼后来他极力反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婚事,于是对这个人物十分反感,觉得他是整个故事里面最坏的人物了。
二十岁,从戏曲中又一次欣赏到这个故事,这一次读到的是爱情,在那些优美的身段以及婉转唱腔的演绎下,爱情尤其显得凄美动人。后来又看过影视版本的梁祝故事,那化蝶悲壮而又华丽的一幕深深地烙在心底,以至于一度认为彩蝶才是爱情的象征,要是以后恋爱,一定要两情相悦的那个人送我一枚蝶形的戒指!当时觉得如果能够拥有那么美丽的爱情,纵使失去生命也是值得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生不同眠死同穴,也算死得其所了。我想,很多人都有过为爱情放弃一切的向往。为了爱情,在跟父母跟世俗跟现实抗争的过程中,心里是虽苦犹甜的。年少时,爱,只和情有关,每个人都有过相信有情饮水饱的纯真年代。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也经历了无望的爱情,并终尘埃落定地走入围城,陷在油盐柴米的琐碎和养育孩子的艰难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尘世中的人大多都不能拥有那么纯洁的爱情,纵使有情有爱,一过烟火日子,感觉也就不再那么美好了。再看梁祝的故事,只是为两个年轻的生命可惜:纵使得不到爱情,如何那么决绝地以生命作为代价呢?未免太过惨烈了吧!而且,世上适合自己的人绝不止是一个,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诚心,跟什么样的人过日子都是一样的,无非是从少年到白头,无非是如常度日。不能走到底,也是在同一个地球上,一起垂老,只是空间的不同而已。这样一想,梁祝留给我的是无限地婉叹。某天无意中听见《走天涯》这支歌,曲中有这样一句:“如果今生不能和你结成双,来世化蝶依偎你身旁”。就因为这一句,让我没来由地爱上了类似描写梁祝的它。
三十多岁,一切趋于平静,爱上听梁祝,收藏了各种版本的梁祝。萨克斯钢琴版的二胡古筝提琴版的,在无词的韵律里,品味梁祝,闭上眼睛,幻化出了世间最美的彩蝶,翩翩飞舞在永恒的时空。这时的我已多少次对身边的人和事感到失望,多少次用沉默与沧桑抗衡,又多少次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开解自己,说服自己找回对生活的信心。再品梁祝,我似乎能够品出梁祝的魅力所在:虽然尘世中没有那么纯粹的爱情,但所有的人都有对于美好感情的向往,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表达了一辈辈人的美好愿望。文学形象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这个角度去看,所有打动人的故事都是有意义的,它能够唤起人们心中原始的善意。在平淡或悲凉甚或残酷的现实中,抽身出来去欣赏一些表达美好愿望和人性温暖的艺术 ,在被感动时也能获得灵魂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