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让双方都不舒服的关心,是执念
凡夫的生活,总在操心中度过,不是操心长辈,就是操心晚辈。
那天,在公园散步,遇到一师兄,满脸忧郁,眉头紧锁,一看就知道遇上了坏事。
问她发愁什么,师兄皱皱眉,倒吸一口气说:“小女儿要结婚,让人很烦躁。”
正常的父母,孩子结婚应该是开心,师兄倒好,子女结婚,居然烦躁。
细问才知,双方父母初次见面,跟对方母亲接触时,感觉对方母亲咄咄逼人,完全一副菜市场大妈的嘴脸,让人很受不了。跟女儿说,女儿不理睬,说我想多了。现在,自己特别担心女儿嫁过去受委屈,被夫家欺负,过得不好,会离婚,让两个老人脸上蒙羞。
说着,师兄突然双手捉住我的胳膊说:“好几个晚上梦见女儿离婚了,回家哭诉,自己也被吓醒,整夜失眠。”
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应该是孩子生活的顾问,而不是干预者。父母这种让儿女感到被束缚,自己也不舒服的关心,本质上是有问题的。
这种关心,表面上是关心儿女,实则是担心自己的未来,说到底不过是自己的执念在作怪。
02.判断陷入执着,只会招致痛苦
为人父母,总是担心子女的未来。要孩子考公务员,要孩子嫁个自己认为的好人,这样他就能一辈子安安稳稳,这种看上去对孩子有利的安排,不过是父母自己的期望。
当期望需要别人来满足的时候,便成了妄想。而师兄的担忧,就是妄想,它来自一种不必要的判断。
何谓判断,是权衡某件事是否有意义、有价值,以便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正确地判断,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完成目标。错误的判断,让我们失去可能拥有的东西。
但不管怎么判断,一旦判断陷入执着,就会产生痛苦。显然,父母对孩子未来的过分担心,就属于不必要的判断。
如果能够避免,痛苦便会消失,内心归于平静,自然就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03.过度的判断,让人深陷沼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瞬息变化,要想生存,就要预测环境,消除不确定性。于是,判断逐渐进化为人类的本能。
判断本身是件让人开心的过程,它总给人一种“什么都懂”的感觉,觉得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感到安心。
判断还能让人感觉自己得到了认可。经常听到有人说,之前跟你说过不要这样做,你不听,结果呢?早听了,还会有这些事情吗?这类的话,不过是想向别人证明自己是对,对方是错的罢了。
通过对事物好坏、利弊的判断,为自身带来利益,这是好事。一旦判断让我们备受折磨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剧毒。
佛经中说的:当被过分的判断支配时,担心已经变成了妄念,这种妄念来自被认可的心理。为了被认可,我们做出各种反应,满足时欣喜若狂,无法满足时焦躁不安。
无法满足的欲望,犹如《尼波多经·战手》中的求索之心,激荡起轮回的洪水,让种种欲望化作奔流,心随之动摇。于是人们深陷无法跨越的欲望沼泽,无法自拔。
04.停!摆脱烦恼,让内心归于平静
《经集·关于内心的清净》有这样一段话:觉醒的人,不会被他人的见解、意见、知识、决定所左右。他们不会妄断善恶,不会因为判断而蒙蔽心灵,也不会种下蒙蔽心灵的祸根。他们会以佛陀为指引,踏上正途,摆脱”我觉得“的自我意识。
具体的、可行的摆脱不必要判断带来的烦恼,可用以下两步:
1.时刻提醒自己:判断是妄想,避免不必要的判断,才能让内心恢复平静;
内心的执着,让欲望变得强烈,希望自己过上某种生活,希望他人一定要这么做。这些不过是存在自己脑子里的一种妄想,执着于妄想的判断,只会让双方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只有摆脱,才能轻松自在。
2.此刻开始,停止妄加判断好、坏、喜、恶,避免无中生有。
我们的烦恼来自内心的反应,当内心的反应停止时,烦恼就会消失。
判断,是用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状态,来确定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判断,必不可少。但世事无常,哪有那么多得偿所愿,一旦过度,只能是庸人自扰。
娑婆世界,众生皆苦。
我们总想抓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总想留住不同路的人,总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结果事与愿违,该失去的终究会失去,该离开的终究会离开,该违背的终究会违背。一切皆空性,放下便自在。
阿弥陀佛!
微信搜索“塔下禅修”用佛法,一点一点消除你的烦恼
图片来源:贤二机器僧;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