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我们北半球将迎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就如宋代词人程垓在《一剪梅(冬至)》中所言: “斗转参横一夜霜。玉律声中,又报新阳。起来无绪赋行藏。只喜人间,一线添长。”
冬至的地位不亚于新年,自古就流传着“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的说法。
北饺子,南汤圆,寓意团团圆圆。一家人围坐一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顿觉生活可期。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在冬至写下: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佳节,总会倍思亲。总想和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记得在以前上学的日子,每到冬至这天,食堂阿姨总是特意包了水饺。一下课,同学们就结伴跑到食堂、饺子馆,吃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回味下家的味道。俗语说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这天,北方人吃饺子。还常常会将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的都有好福气。
而我,求学工作在外多年,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冬至。今年,因为小侄子昭昭的降临,父母从老家搬来西安;新婚的我,也能够和阿伦一起携手回娘家;表妹洁洁刚巧考研到了西安,于是乎,一大家人,很难得能够共聚长安,一起包着饺子,闲话家常,共享天伦之乐。
外面很冷,雾霾也很大,然而,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心就是暖的,也是亮堂堂的。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自冬至开始,孩童正式拍手唱着“九九歌”,进入“数九”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英国诗人雪莱曾在《西风颂》写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常用来勉励彼此。
的确,一路走来,有风雨,也有彩虹;有如意,也有失意。
但你要相信,未来可期。一定还有更多的美好等着你探索,一定还有更多的机会等着你挖掘。
就如作家一只鱼所说:“当心里有了期待,平常的日子也有了色彩。”
岁月匆匆,料峭又一冬,在清净寒冷的夜,做最长情的告白:
未来可期,有梦可依,余生是你……
冬至,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