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惯于对与自己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加以怀疑、批判,譬如:我们都结婚了,而你却选择独身,偏偏和我们不一样,那你一定不正常,不正常的人就不可能幸福;
我们都选择生孩子,而她却丁克,凭什么我们那么辛苦的养孩子而她却那么自在,她不和我们一起传宗接代,所以就是自私自利、就是对社会不负责任……我们一有时间就出去玩,就那谁谁老宅在家里,那样的人一定孤独无聊没朋友……如此种种,仿佛只有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才是最正确最高明最应该被遵循的准则,除此以外,都是该被指责的异数。
可是对于自己所不曾拥有不曾经历的生活,就一概予以批判;对异于自己生活常规的人与事,就一概予以敌视;对超过自己认识范围的,就一概予以否定。这样,是否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我们兄妹三人,性格特点、生活方式迥然相异。哥哥个性沉稳,严肃少语,政府任职,加班时间多于业余娱乐时间,但多年如一日认真严谨毫无怨言;姐姐喜欢孩子,热爱家庭,将打游戏、看电视做为业余生活的惬意时刻;我喜欢清静,注重个人空间,习惯二人世界。将阅读赏乐和写写画画做为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分。我们三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但对有别于自己的另两个,都能顺其自然地予以接受,不指责,不劝解。我享受一个人时的安静和两个人时的甜蜜,姐姐享受她热闹烟火间的平实与游戏世界的快乐,哥哥安然于他勤恳工作的成果与一家三口的温馨。
幸福有千百上万种表现形式,每个人的心理、经历、价值观、所看重的东西不同,决定了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感受也各不相同。因此,成年后不久我就从亲人身上学会一件事情:不要拿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定义别人的幸福。
因为你不是ta,又如何能够知道ta的感受与幸福?
甲之甘冽,乙之砒霜。想起鬼脚七书籍中引用的一个故事:一对父子误食了某种药丸缩成豆粒大小,他们在河边遇见并认识了蝌蚪王子且很快成为好友。有一天蝌蚪王子兴奋地对父子俩说,为了表示善意,决定把珍藏许久的美食拿出来一起分享。于是,一群蝌蚪游动着,抬出来一坨巨大的牛粪摆放在父子俩面前......故事有点极端,说明的道理却很明白:甲认为幸福珍贵的东西,在乙的生活中却会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每个人所处世界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所看重事物的不同。
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兴趣之别。因此,让我们多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肆意指责、不随意批判,不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随便定义别人的幸福。海纳百川,方成其大。学会接受与自己有所不同的人与事的存在,也要学会相信和自己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人,自有其幸福。
当一个人放下成见,不再以叶障目时,ta的眼界才会更远,感受到的世界才会更为宽广。
电影《第36个故事》,通过一家咖啡馆内以物易物、物物交换的过程,引发人们对心理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不同人生选择的考量。
一张老照片,对于不相关的人来讲,一文不值,毫无意义。对于和照片中的人、地、物有情感寄托的人来说则意义长远。一把吉他,对于那个曾经用它弹奏着曲子追到心仪女孩的男子来说别有深意,对于其他的人来讲,吉他就只是吉他而已。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有着自己细微独特的心理感受,心理价值,永远都无法以金钱和实用性为标尺去统一衡量。电影用三个问题穿插在剧情中间。问题一:如果你的车被一辆装满鲜花的车碰了,作为补偿,你会接受对方一车厢的鲜花,还是坚持让对方赔钱?问题二:如果可以选择,你会把学费拿出来念书,还是环游世界?问题三:在你的心目中,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
电影里,原本选择环游世界的蔷儿,最终选择了存钱;原本以存钱为目标的朵儿,却因着35个故事的触动,决然选择了环游世界。一件事,一个人,一段经历,都可能成为价值天平倾斜甚或翻转的动因。这也是人生充满未知因而富有各种可能的乐趣所在。那么,此时此刻,面对那三个问题,你的答案和选择会是什么?
你选择了什么,你所能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就在哪里。价值的天平不会永远固定不变。幸福的感受永远因人而异。因此,不必因自己的选择去否定别人的选择,不必以自己的幸福为标尺去揣度别人的幸福。打开眼界,放宽心胸,你生活中的乐趣与精彩,将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