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章的起源都是来自于一位集美丽与特别的川妹子组织写作活动而来。
此文所感源于电影《否认》以及宁向东清华管理学课专栏。
很多事情你理所当然的事情并非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句话听上去好像很矛盾。容我举例一下生活的例子。
在婚姻上,女方会觉得她爱人在对外的时候任何事情上会理所当然的站在她这边。事实上,是这样吗?我想你会举例出婆媳关系。这个关系很复杂,能处理好的男人非同一般。(日后探讨)
举一个经济学例子,有两块相邻的地,左边的地种小麦,右边的地在养牛。这时候,那头牛如果冲过栅栏,跑到小麦地上吃小麦,那你觉得那头牛的主人是应该阻止?你可能当然要阻止了。那么,这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的吗?听过科斯定理的话,我想你会觉得这例子又是那么的熟悉。所有的伤害都是互相的。谁能避免意外成本最低,谁的责任就最大。所以,这还不一定那么的理所当然。我们脑洞一下,假设牛跟小麦是同一个主人,这时候我们的理所当然有变化了吗?当然有。这就要取决于牛肉跟小麦的价格。假若小麦贵,牛肯定不能吃小麦。如果牛肉贵,那么牛肯定可以吃小麦。这就是我今天要敞开的话题。
电影《否认》主要是关于一场有人怀疑纳粹德国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过犹太人的一场诉讼。这就像你绝对不会怀疑日本人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同胞一样。。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铁板钉钉的事情,也会有人否认。电影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开始的。一个英国的历史学家欧文是一位公开否认纳粹大屠杀犹太人的存在,而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普斯塔特是一名犹太人后裔,在大学里专门教授与犹太人和大屠杀有关的课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诉讼,理所当然的事情被怀疑的情况下,你要在当时的法律体系以及司法的逻辑下去证明这理所当然的事情确实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当时全世界的司法逻辑是控方举证(控方举证就是你要告一个人,你必须要向法院提出被告有罪的证据)。按照当时英国的法律体系,如果去法院告一个人诽谤了自己,被告人就会被预先假定为有罪,被告人有举证的义务,要证明自己没有诽谤对方。在这个案子中,被告人普斯塔特必须要先寻找证据,证明大屠杀确实存在,然后证明欧文的言论是错误的,然后证明自己并非诽谤了对方。
也许你会说,证明大屠杀确实存在,这还困难吗?这就好比上诉我举例的理所当然的例子,以及我们要结合当时的环境以及条件。即使有那么多的人证,但是很多在历史上确凿存在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一定是这样的事情,在法律体系下推导出来它确实存在,其实是非常难的。
不信,你就试着在不做基因检测的情况下,去证明一下“你妈,是你妈”。这又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且会觉得,天啊,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么简单。
非也。假若在法庭上,律师会问,你妈是几点生的你?你妈生你痛得昏天黑地,哪里还知道是几点?你也许会请接生医生来证明,律师可能会问:当天,这是你接生的第几个孩子?医生的记忆,可能和医院的记录不一致,律师就说:我们完全可以怀疑医生的记忆。你可能请邻居做人证,律师会问,当天生了好几个孩子,你怎么证明没有被医院抱错?
总之,要证明你妈是你妈,除了基因检测,通过寻常的办法,真的不容易。不过,今天分享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我们也有着和犹太人相似的苦难史。我更多地是希望你能够得到某种思维方式的启示。很多时候,证明一件事是真的,比证明一件事不是真的要难多了,所以,我们要善于找到问题的症结,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接近胜利。就像电影中的律师团队,他们并没有花费太多力气去证明存在着大屠杀,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证明欧文是在为了自己的偏见有意歪曲自己明明知道的一个事实。有兴趣的可以去找一下电影看看。
总之,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生活问题,面对管理问题,之所以没有进展,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换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更换角度是有成本的、有代价的,甚至是令人不甘心的。我希望看了这部电影,能给你一些新的视角、新的启发。然后知道,理所当然,并非就是你认为的那个理所当然。
感谢认知又有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