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17年已经过去快半年了。每当这个时候,一个残酷的问题总让人不敢面对,“亲,年初的计划完成多少了?”面对清单上一个个充满伟大抱负的目标,没有愧疚感的人们真的可以庆祝一番。怀着愧疚的人们也不要气馁,让我们暂时丢掉那份清单,思考下想要做成事情需要考虑哪些重要要素?
一、注意力
第一个提到的当然不是“时间”,更不是金钱,而是注意力。金钱可以赚到;时间不受我们个人的意志去控制,本质上不属于我们自己的。钱花掉可以再去挣来,时间一天也就24个小时,不会因为我们想做的事多老天爷就额外赏个一小时。我们自己所拥有的、能够自己去支配的、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注意力。我们需要做什么事就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进这些事情中去。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要投入进这种能力,但同时我们在任何时候也都在消耗着注意力。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逛逛淘宝,注意力就这样不断的消耗掉了。有的人经常说我天天忙,但一天下来也没做什么事,其实他忙掉的是时间,虚度的是注意力。
在注意力如此宝贵的时代,不让注意力被其他各种无关的事物收割掉,就要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所关注的事情上。这时候掏出之前丢掉的那份年初计划清单捡出来,我们每天真正在上面花掉的注意力有多少?这份清单上的事相信都是有助于我们自己成长的事,将注意力放到能够让自己成长的事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要关注自己的注意力,将注意力放到能够让自己成长的事上,将这一标准贯彻下去,不要让随意的挥霍自己的注意力。
二、刻意练习
许多人奇怪于自己努力的读书、做题,为何到了出成绩的那天总是名落孙山?其实,这是无效的训练占据了我们平时努力的大部分,也就是做了许多无用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相信练习的作用。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正确的练习来学会的,但首先需要自己去相信所做的这些训练。“信则有,不信则无”从开始就是无的状态,无中生有就真的没天理了。然后,不是单纯的投入时间、自己的注意力,不断练习就会成功,正确的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南辕北辙的练习是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如果没有正确的练习方法,一味的刻苦努力是不会有进步的。
要想做到对自己刻意联系,就要进行有效的训练。有效的训练首先要有确定的目标。做成一件事,就如同一场长跑比赛,一场比赛首先要画好终点线。在确认目标之后,我们下定决心要干好这件事,就要跳出自己所在的舒适区。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成长就是要开拓自己的心智疆域,在舒适区中只会让自己满足现状,而无法前进。当我们走出舒适区,开始从起点线出发,这一路上我们要专注于脚下的路,同时做到及时反馈。专注在此事之上,将注意力投入进去使我们做成一件事的主要方式。但同时,就像一场跑步比赛一样,我们看见前方是个转弯,这是后就要关注目前的自己的现状,其他选手的状态,适当调整,来决定是要弯道超越,还是保持原速。
那如何才能确定自己当下的练习是否是有效练习呢?第一,是否有一个高绩效的目标。通过高绩效的设置,让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第二,是否有一个能让我们比照的参照物。在有了目标之后,可以找一位高手、一个专家或者一本书,依靠他们来作为对比,告诉我们离做好这件事还有多大的差距。第三,是否好的指导者。这里的指导者不一定局限于一位好导师,一本好的教材或成功案例也能让自己从中找到成功的路径。第四,是否在努力。坚信自己可以做成,不断的投入自己的注意力,坚持刻意训练。
三、灵感
还记得爱迪生那句名言吗?“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要。”要做成一件事,有了注意力、刻意练习,还得有灵感。灵感是灵感是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特别是有关于成长,需要动用大量脑力劳动的事时,这种创造力往往是我们做成这件事的关键。用佛家的话说就是你“顿悟”了。要想获得这种灵感的乍现,需要我们在做事中去发现那些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从混乱中找到那一瞬的灵感。
再次拿出我们的年初计划清单,上面有些目标是否都精确到了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需要完成多少?这样的计划适合那种目标明确,工作方法明确,我们自己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比较固定、机械的目标。“每天早起”就是一个机械、固定的目标。但是,像“学会拉小提琴”就不一定了,如何拉好小提琴?小提琴需要怎么练习?甚至“怎样算是拉好小提琴了?”我们都不清楚,这时候我们就不需要那么精确的目标,过于精确的目标容易造成,我们在某个细分时点没完成任务而放弃。设个中长期的目标,在这样比较模糊的状态下前进,遇事论事的解决问题,有利于我们灵感的迸发。
这样“难得糊涂”的状态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有利于我们灵感的迸发,创造力的涌现。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适用于机械化的工作和练习,但人并非是一架机器,这样看似混乱无序的工作方式下,其实让人更像是一个人。成功做好一件事情,到最后回顾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做成这件事本身,一路总过来的路上碰到的奇遇,才是我们真正成长的地方。我们身处在这个充满机械化、标准化、规则化的现代世界之中,让自己的工作方式保持些混乱,才得以让工作变得更加多样性,灵感和创造力也更容易出现。
2017年是以过去一半,对那逝去的一半或许有着懊悔、愧疚,也许我们在上半年里浪费了许多注意力,也许做了许多无效训练,也许被按部就班的生活磨灭了灵感。但2017年还剩下6个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还可以进行及时的调整,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找到有效训练的方式,制造一些混乱,当雪花飘舞的时候,回味着过去的春夏秋冬,想想这一年自己的成长,或许还有些小激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