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虚构。
大脑的构造
我们假设思维系统是由块(chunk)组成,块之间会有连接。
由此,设定一些基本的东西。为这个设定完善一些脑科学方面的设想。
块是什么?
块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知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
块可以是一个索引。
我把他当做程序里的一个变量。
一个变量是最小的单元,他可以是一个函数、一个类或者一个指针。
或者一个宇宙,在打开他之前,不知道他是什么。
我们比作是建筑。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阅读,有的是写作。
记是新建一个建筑。
忆是找到他。
块之间的链接是什么?
那是两个块共同的部分。
那是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逻辑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等等。
甚至是无意义的关系,比如,你闻到某种特定的香水味就想起了你的初恋。
他们只是恰好被编码在了一起,存进去了。
我比做是路。
建筑之间是一片草地。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每一次记和忆都是在踏一次草地,我们努力在草地上踩出一条路。
那些我们从没有过的想法,比如八只脚舌头长在腋下的会飞的无脸猫,
你和这种(未被创建的)块之间没有路的。
而已经被踩的秃噜皮的路,我们叫做习惯和思维定势。
不假思索,没有阻力,浑然天成。
什么是思考?
姑且也看做是忆。
只不过与找答案不同,你找的是解法。
两种不同的链接。
姑且叫做大路和小路。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
假设我想找一把刀。
我们总习惯走大路,大路顺畅。
很快就能找到一些块(园区)。
园区:一大片同类建筑的集群,比如冷兵器产业园。
我们走到园区,看到一大片建筑,
然后心满意足得到了答案。
他们叫这个是专注思维。
小路不常走,或者说,小路太多了。
小路偏远,有时候走过去会发现一个新园区(热兵器产业园)。
虽然我想找的是刀,但是我的目的,似乎冲锋枪能解决的更好。
他们说这个是发散思维。
如何切换?
如何在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切换?
这是一个问题。
有人说,见路不走。
我需要再想想。
其实,做白日梦就不错。
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我们在建筑里找到了设备(信息),兴高采烈地回到我们自己的家里。
这个家存放着短期的记忆(RAM)和思考工具(CPU)。
特别擅长加工。
有时候我们加工好了,也会把他沿途放回到之前的建筑那边,
在附近的空地皮新建一个建筑放进去(长期记忆)。
对于抽象的概念可别错过类比和比喻的工具,
多实践,可以让记忆更牢固。
睡觉的时候,草地就开始生长,
你那些走错的路,都会重新长出草。
学习是什么?
这是一个意思的话题。
我认为是,拿到知识(外界的信息),外界的信息知识一个图纸,
我们需要对照着我们的理解打造成我们自己的建筑。
当然,理解的不能自洽,建筑还没建起来就塌了。
理解的不对,原本造刀的,可能造出来是剑。
反正会遇到各种稀奇的事情。
我们如何建房子?
一种的方法
这是一个问题。很多人是一个砖一个砖的垒上去。【摘抄,逐字逐句读】
但是我们家其实不大,像我笨笨的,一次能容纳的块不多。
我之前也是一次一次垒,问题是,并不是直接在永久记忆区垒。
而是在家里垒好了一部分,然后拿过去建筑区存放。
只好建了倒,倒了建。反复多次,终于算是垒好了。
考试过完,杂草丛生,再也找到了。
另一种的方法
我现在尝试另一种办法:笔记流,或者说是关键概念+结构。
虽然原始的碎片难以一下子理解和构建。
但是我把我的理解和记忆外显化。
虽然大脑中的路需要反复踩踏(回顾)才能走通。
但是我可以将这些路(结构)特别留意,然后写下来。
通过卡片盒子和思维导图来缓存我的砖块和结构(RAM)。
费曼称之为,他在纸上思考,而不是用纸来记录思考。
这是质的差别,我花了一些些时间来理解这之间的差别。
Scientific research shows that reading something that inspires you, paraphrasing the content in your own words, and forwarding it to your friends can greatly improve your reading.科学研究表明,读到对自己有启发的闪光点,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内容,并转发给你的朋友,能大幅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