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五月五,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袅袅炊烟,不时闻到阵阵粽香,邻里相见便问:“你家粽子包好没,包多少,咸鸭蛋够不?”然后道别。
形成于明朝的定安粽子,不吃不懂,吃过了,便恋上了。
其制作工序之多,选材用料之精,煮粽火候之拿捏,过程之幸福,历史之悠久,在亲身经历,用心其中后,才知晓其中之奥秘,舌尖之享受。
一个月前,老爸便预算今年要包多少粽子,准备多少糯米,买多少斤肉及咸鸭蛋;老妈同时提醒陈同学关于端午送节的种种习俗(此处省略),担心我们万一不懂,到时失了礼数。
凡事有个万全的准备总是没错的,以至于潜移默化中,我也日渐养成了做计划的好习惯,如日计划、周报、月报、半年/全年计划,也让自己每逢大事都能静气、自如的应对。
凡事带着“敬畏心”及“仪式感”也是没错的,以随时提醒自己哪些要注意,哪些可以做的更好,让平淡如水的日常,总能不经意的过出诗意,让从小就独立自主,不爱被叨的我渐渐感受到了被唠叨的幸福——有人牵挂的日子真好。
准备篇
粽叶(海南话叫加东叶),包之前用水煮好,以提高叶子柔韧度;然后串起晾干水分,以延长粽子保质期;用前还要修剪骨茎、叶尾。
木柴,要有小树枝,以提高生火效率;要有大树干,中间劈为两半,提前晒干,以保障柴火充足。
富硒糯米,提前一晚洗好,自然滴干水分,第二天洒上盐巴、味精、生抽等,充分搅拌后备用。
黑猪肉,买前脚肉及五花肉(七分瘦三分肥),洗净后切大块,用白酒、盐、酱油、姜汁、蒜蓉、五香粉、胡椒粉、味精等搅拌腌制好备用。
咸鸭蛋,老妈今年忙荔枝没顾上,好在对门姑婆友情赠送10个,用水选净外壳,打出蛋黄备用。
灶台及铁锅,灶台简单,砖头垒起即可,上铺防水布,铁锅需用涂上胶水的报纸糊好,以保障锅不被烧黑(报纸不会燃烧求解中)。
准备的事项,都是细碎的,繁杂的,耗时的;
准备的事项,又是重要的,必须的,亲为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老爸几十年来奉行的原则。
为确保过程顺心,结果美味,粽叶是家里种的,柴禾老妈早早便备好晒在墙脚,糯米提前买好,锅具提前备好,猪肉老爸则需包的当日4:30起床,以确保市场猪肉刚上市时便能买到指定部位,天亮时能笑眯眯的交到老妈手上而不被碎碎念一年。
制作篇
以包粽子的名义,来一次家庭、邻里的小聚会。邻里间互相帮忙,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包粽期间,顾盼窗外,小鸟回巢,走时大包小包。
粽叶3-4片,铺好或卷好;先放1/2碗糯米,再放2块猪肉加一个蛋黄,最后再放1/2碗糯米;粽叶收缩,包出三角形状;麻绳绑紧,串好粽子,标记识别,以便熟后大家识别哪些是自家粽子。
专人负责看火,放满粽子后加满凉水,盖上锅盖,不停加柴火,从11:00—21:00,整整10h,粽子终于出炉啦。
此时的粽子:软绵、轻香、味透、馅多,多吃不腻,回味无穷。
晚上21:00时,老妈说,太累了,让老爸记得去把粽子拿回来。那会儿我们正在海口,在万千人疯狂摇摆呐喊的世纪公园看周董、潘玮珀等的演唱会,00:30回到家,老爸开门,说“晚饭没吃吧,饿不,吃个粽子再睡“。
粽子很香,吃完一晚没睡。
吃完一个粽子,不用三十秒;
包好一个粽子,前后算下来用时三分钟;
懂得一个粽子,却前前后后用了三十年。
还好,
不算晚。
我们可以陪父母再包99999个粽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