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忆摄影初烧时,隳突东西南北中。
那时候,片子拍得比现在还烂,但年轻啊,腿勤,曾3天辗转2000公里,拍摄3省5市客家人的元宵民俗。而且连续2年的元宵节都跑这条线,次次都被客家人深深感动,所以一定要作文留念。
忠信花灯,是当地客家人独创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硕大精致,灯盖、灯身、灯裙工艺繁复,融民间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艺术于一身,别无分号。每年的正月十三,添丁的人家都会定制花灯高挂在屋梁和祠堂庆祝。晚上全村舞草龙火把游行祭祖。正月十八,再将花灯化掉敬告先人,去旧迎新。
我们抵达祠堂时已近中午。精美的镬耳墙下张灯结彩,人流穿梭,雕梁画壁默默荫护着后人。大家匆忙掏出相机开拍。
一位中年男人问道:各位从哪里来?
佛山。
远来是客,中午就在这里吃饭吧。
随手一指上香的中年大姐:就在你家吧。
中年大姐连声答应,男人就走了。
我们问道:刚才这位是谁?
大姐说:是我们村支书。我们吃饭去吧。
我们互相眨眨眼:不会真的吧?
大姐说:我家今年添丁,大家来代表我们有福气。走吧。
我们舍不得走,就说:麻烦指下路就行,等会儿我们自己去吧。
大姐不肯走。
我们又劝:大姐你先回去忙吧。
大姐这才走开。我们继续拍。
过了半个钟,突然发现大姐在门外躲躲藏藏,原来她一直没有走啊!我们马上收机,跟去吃饭。
在中国陕西、山西一带,传统上如果日子不好过,就去“走西口”,摘下窑洞门窗,挖个坑埋起来,去地广人稀的内蒙找生计。“哥哥你走西口……”;回家后安上门窗继续过活;山东、河北一带则是闯关东。但大规模迁徙形成民系和独特文化、影响深远的当属客家人。
中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去陕西历史博物馆,随便一转,远至人面鱼纹盆,你在中国历史书上见过的古董几乎都在。然后战火纷飞,文明在战火中焚毁,重生;再焚毁,升级重生。兵火挟裹着难民和他们的财富、文明逐渐南移,跨过黄河、长江,沿途落户,直至情满珠江,大体上就是今天客家文明的来源。
“逐鹿中原”嘛,中原大地上会猎正欢,“城头变幻大王旗”,“南蛮之地”经常被人忘却,留下今朝开发的宝贵资源,许多古老文化也悄悄地传了下来。比如粤曲,虽然外地人实难听懂,但那曲词,容我随手百度一段《凤阁恩仇未了情》为君一赏:
生:(白)异国情鸳惊梦散,空余一点情泪湿青衫。
生:(胡地蛮歌)一叶轻舟去,人隔万重山,
合:鸟南飞,鸟南返,鸟儿比翼何日再归还……
何其古雅。这只是村夫野老吟唱的私伙局而已。10年前统计表明广东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人口只有2成。
客家人的脚步远不止于此。比如下西洋。美国的西部大开发算是政府自上而下引导的人口大迁徙。当时政府打仗吃亏了,缺钱缺人,就颁布法律,将不属于自己的土地分田到户(有没有点眼熟),引来全世界怀揣梦想的人们远涉重洋,汇聚融合成为今日美国。
大批客家人当时参与其中,被“卖猪仔”去挖金山,修铁路,埋骨他乡。“太平洋铁路的每一条枕木下面,都沉睡着一个华工的冤魂”。这也是富于探险精神的客家人下南洋、下西洋、下东洋的一个缩影。
客家夫如何,直教人宾至如归。
金黄的米酒奉上,各式土菜色香俱全。还有人周到得体地陪叙风土。一行人大呼过瘾。
我们举杯敬向主陪的男子:兄台一看就气宇不凡哦。
旁边的客人笑道,他是我们这边某某副局长,主人专门安排陪几位远客饮酒的。
晚上,添丁的人家分发草龙、火把给云集的村人。锣鼓声中,火龙舞将起来,焰火冲天而起,乡亲们列队狂欢,依次进香,古老的村庄流光溢彩。
我们在焰火和月光照耀下再次启程。下一站,江西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