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到一句话:“中华文化的精妙绝伦处往往是在体证和阐明心的妙用”,颇受启迪。“体证和阐明”“心的妙用”,这是多么重要的践行处啊。
太多人忙忙碌碌的整理文字,堆砌资料,逐渐的都变成了永远存储不下的移动“读书机”,但依然活不出幸福与自在,或许就是偏离了“体证和阐明心的妙用”这个部分了。
体证,就必须“躬身入局”的“亲自实践”,而且不是学阳明先生曾经“格竹子”到伤及身体,而是学“心的妙用”;阐明,就是要“围绕心中宝藏及其妙用”反复解读和分享体悟。在理上明和心上通的视角,真正的“学而时习之”,肯定是“喜悦满满”,无须等到“功成名就钱多”时才“为境界而喜悦一阵”。毕竟心中本有自在、喜悦、丰盛,不假外求亦不妨碍不求而自得。
断舍离的重要践行处,也是要“守心为要”,把偏离了“体证和阐明心的妙用”的部分反过来,或许就是返璞归真了吧。
学知识可以成为博学之人,心上用功或可成圣成贤,敬其事而后其食,守敬心何其要哉?
古人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如何“损出丰盛”的真知真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