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很多庙,例如娘娘庙,夫子庙,关帝庙,土地庙……庙会就起源于庙周围,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庙会"一直充当集市和祭祀的角色。在我们家乡最有名的是淮阳的太昊陵庙会。每年从二月二到三月三,淮阳就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庙会很热闹,每年还有许多世界各地的人寻根问祖。庙会上有很多项目,例如舞狮子,高跷,龙灯,马戏团,电影……庙会有两大特色节目,一个是挑花蓝,每组四人,三人担花篮,一人打竹板、以数唱形式伴舞,三副经挑,六种花篮,边舞边唱。舞者皆穿黑衣,黑大腰裤,扎裹腿,黑绣花鞋,头上裹长近1 米的黑纱包头,包头的下边缘留有长6 厘米的穗子。舞者大多是老年妇女。另一个是泥泥狗,泥泥狗也称"太吴陵狗"、"陵狗",是庙会上出售的一种泥玩具,吹之有声。每年的太吴陵庙会上,都布满了琳琅满目的泥泥狗摊点。小时候由于淮阳太远,所以这个庙会和我们最有关系的就是泥泥狗了。
每年从二月二开始,村里都会有整车整车的农村妇女挎着篮子,带着烧香的东西浩浩荡荡的去赶庙会。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高兴的是烧香队伍回来的时候,因为一般人烧香回来都会从庙会上带回来些泥泥狗给子孙后辈,因为据说这样可以消灾去病,而小孩子的理由却是:“泥泥狗很好看,吹起来声音响亮”。每次“烧香车”回来的时候小伙伴就会围在车的周围迎接,此时长辈去烧香的孩子最是骄傲,在人群里大声的喊着,笑着,刚接到人就迫不及待的在篮子里乱翻,而长辈就会很慈祥的拿出泥泥狗。小孩子马上警惕起来了,立刻就拉着长辈往家走。因为照例,每一辆车上都会有一两个粗心的长辈忘了买,那家的孩子先是放开了拉着的手,脸上的笑容也立马消失了,转而很委屈,有的就索性撒起泼来,直到长辈无可奈何去向同去的借上一两个或者言之凿凿,下次一定不会忘记。孩子噙着眼泪慢慢平息下来,但是嘴依旧是噘着,自顾自的回家了,任谁叫都不理。拿到泥泥狗的小孩子会从家里立马飞奔出来,不及出家门,就能听见嘹亮的声音,大家聚在一起大声比赛谁的更好看,比赛谁的声音更响。而没有拿到的小伙伴就会相约到村头的河沟边去挖黑胶泥自己做,这样样式就比较单一了。一般都做成长方体,先在一侧用又细又直的木棍戳一个小孔,然后在上侧再戳一个孔,让两个孔洞相接。最后在阳光下晒干就可以了。只有不掺杂其他种类的泥的才会成功,否则就会晒裂,就没法吹响了。
终于做好了,比赛的日子也就到了。大家双手捧着泥泥狗,鼓着腮帮吹着,满脸通红,像只急需要地方下蛋的母鸡。到最后为了有足够的气都屈着腿,躬着身子,头低的不能再低了,有的最后索性都蹲下了。胜利着都很骄傲,失败的呢,有的直接扔掉了并嚷着下次绝不会输。随着赶庙会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慢慢的忘记了这个玩具,但是等到下一年的二月二往年的比赛又都历历在目了。小伙伴就会开始新一轮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