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发达,古代走遍山水访道的场景已不多见,基本动动手指即可搜索到相关信息。
就拜师收费这一事,说下我的看法。
拜师分两种,团体收费标准和个人标准。
第一种,它是祖传,代代传承下来的标准。
比方设宴摆哪几道固定的菜品,或做几个动作,倒茶,跪垫子大拜等,一套下来,再按师父曾为弟子时交费的量来决定收你多少钱。(皈依三证属宗教传承,不在本文范围)
第二种,根据传多少法收你多少钱的“散装传法”。
举例一部法3块,那么三部法9块,以此类推。每部的价格由师父自定,作为学生,认可这个价就可以交钱了。这也是民间的主要收费标准——随缘收费,随缘定价。
现在讲这个标准最早是怎么来的。
弄明白起源,得知来路,才能明白将去的地方。
陌生路人,不是现实中你我相识的这些人,他们要学法,和师父的缘分是很浅的。
即便找到了你,可能找到别人也是一样的时间成本,这时呢就需要额外的添注些筹码,来加重命运上的牵连。额外的筹码,可以是作为流通货币的钱,也可以物换物,赠画一幅,赠宝一件等等,来拉近关系。
关系不仅仅人际方面,还有更深层次的,他的一个牵绊,一个你我的太极交融。引用修炼说法,就是加深因果。
牵连就是缘分,也叫羁绊,加重羁绊,加重缘分。
将命运的轨道接起,测试到一定阶段,有修为的师父就知道该不该收你为徒了。
所以,你高兴我高兴,大家刚好凑一伙,就收了。若时机不到,给你加些筹码材料,这样一来,命运的天平平衡,你心我心都觉得顺畅。
至于收费的多少,仍然参考上面几条,
你高兴我高兴,不违背情理良心,取一个合适的数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