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岛B细胞受内、外源性物质的刺激分泌而成。它除了能够调节人体血糖,还起到包括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脏等作用。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围绕是否要打胰岛素的谣言总是很多,甚至还“妖魔化”,让一些本应使用胰岛素辅助治疗糖尿病的糖友们左右为难。
胰岛素,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
首先必须强调,如果被确诊为I型糖尿病患者,应该要用胰岛素。因为此类糖友的体内已经几乎没有胰岛细胞,无法自行分泌胰岛素,所以需靠外力帮助治疗。
如果是II型糖尿病患者,在通过口服药物却依然血糖不达标后,则应该使用胰岛素。例如经过最大剂量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后,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依然大于70,就应启动胰岛素治疗。
除此以外,以下这些人群也应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
1、高龄糖尿病患者,一般指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很多老年糖友在发病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多是在诊断其他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时才发现自己的血糖过高。其实这些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却被很多人给忽视了。
2、手术前后的糖友
很多医生会在手术前几天或术后一段时间内为糖友提供胰岛素治疗,这不仅可预防术中或术后产生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对伤口的愈合亦有所助益。
3、备孕或哺乳期妇女
包括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的人群,这类糖友如果血糖过高,也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4、糖尿病合并感染或并发症群体
如糖友出现肺炎、皮肤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状,必须通过胰岛素进行治疗,且需要坚持到血糖恢复一定标准,其他的抗感染药物才能有相对好的效果。
5、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比如说地塞米松,就属于糖皮质激素。如果此类患者的血糖过高,就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最后,小编要补充一点:很多糖友担心注射胰岛素会“上瘾”,这其实是错误的观念。
胰岛素本就是人体内存有的一种激素,只是糖友们的体内分泌量比正常人少。在合适的情况下,通过外力补充胰岛素,不仅不会上瘾,还能让胰岛B细胞得到充分“休息”,反而有利于保护自己的胰岛功能!
注射胰岛素时要注意什么?
胰岛素要根据空腹时的血糖状态增减剂量,先确认空腹血糖的状态降到5±1 mmoI/L,剂量可四日调整一回,其方法是空腹的血糖值减5,差值以增加4个胰岛素剂量降低一个血糖值计算。一次加混合量6-3U/天,四天测一次血糖,再根据血糖调节下一次胰岛素剂量,三到四次调到空腹血糖达到目标值。
在调节剂量过程中,长效用量一定要保持总用量的30±2%。若餐前常出现饥饿感,表明长效用量偏多,减长效2-4U/天。
另外,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有时候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因此如果外出时,一定要携带含糖类的食物,防止发生晕眩等问题。
胰岛素平时该如何存储?
胰岛素对环境的要求比其他的药品更高,路途颠簸、周围温差、气候变化等原因都会对胰岛素有所影响。
首先是温度:尚未开封的胰岛素,可在2°至8°的环境下保存。当温度低于2°,胰岛素容易产生结晶。一旦它启封后,则需要存放在25°以下的阴凉条件下,一般可保留4-6个星期的时间。
当需要外出时,可把胰岛素放置于保温盒中,避免剧烈震动。乘坐飞机时,胰岛素也应随身携带,不能托运,因为行李舱的温度会降到0°以下。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把胰岛素与平板电脑、热饮等会散发热量的物品放置一块,避免损害胰岛素的品质。
如果你是糖友,或者身边就有糖友,赶紧把这些关于胰岛素的知识收藏、分享吧!
关注公众号“糖吉柯德”
您身边的血糖管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