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司对我们这批MT在本部开展的为期三天的理论培训的最后一天,下午有个讨论题挺触发我的,大致意思是飞机要坠机,只有一个降落伞,面对孕妇、科学家、发明家、流浪汉和歌星,每个组讨论选出本组认为最应该救助的对象。
老实讲,我真觉得这是一个难以分析和抉择的难题,我甚至回避选择,宁愿抽签交由上天决定,不是我懦弱回避问题,也不是我文科生的思维分析不出个“价值”大小,多年的专业基本课程,使我有幸了解什么是经济人,也深入钻研过高数、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会计学……这样的课程。然而,多年的专业熏陶,潜移默化地将一个第一次听到“社会伦理学”这门课程时感觉莫名其妙的我转向社会人,我了解“伦理”既不空也不虚,它实实在在地融在我们的法律、制度和日常所为中,高大上的理论我阐释不清。
《奇葩说》有一期节目专门讨论过这个主题,通俗点说,每个人都不是上帝,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生命面前没有所谓的大小价值,因为每个个体生命都至高无上的,当面对总有人牺牲的境况时,我不觉得谁该因为能力、地位、身份的特别,就享有特别的生命价值,也许医生活下来会救更多的人,可是那又怎样呢?谁说流浪汉活下来就不会帮助更多的人呢?把生存机会给医生究竟是保医生的命还是保普通大众的救命工具呢?不用质问我究竟该选谁,按存活几率还是抽签交由上帝决定,我反对以生命可能创造利益的大小来决定生命的价值。这是社会伦理的倒退。
我想这个假设题是个立场问题,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如果出现在我们专业的课堂上,我相信会讨论到伦理也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和我一样。
当然,我后来感觉到,培训老师今天把这个假设题放在课堂上,答案本身不重要,因为这不是大学课堂,不是要争论观点本身,而是在公司中,很多时候,出现分歧时,不要去争辩,常常要学会放弃,这不是无为不是不作为也不是和事老,而是在公司中,很多时候争论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加问题,何况是一些不涉及实际业务的观点争论,你有态度你去坚守,但没必要说服每个人去认同你的观点,因为毕竟你也没有认同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