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方方
《上瘾五百年》读后感
这本书读起来是比较慢的,包含了很多详实的数据资料,对于扩大知识面有很好的推进作用。由于外国人的论述方式与国人不同,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觉得有点晕头转向的,有些论述和前文是类似或重复的。文章没有按照品类分类论述,也没有按照时间进行编排,有点作者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的感觉。但是作者又极力的想要讲解全面,因此造成这本书每一小节的内容都是连贯而深刻的,但是整本书的内容却是离散的。
1.瘾品的概念
虽然以“瘾品”( drugs)一词来涵盖毒品滥用与上瘾的问题是极不恰当的,但它也有一大好处:简单扼要。许多为报章杂志定标题的人之所以罔顾药剂师们的愤怒反对,一直沿用这个词汇,原因之一,即是他们需要比“麻醉性药品”更简洁的名称。本书则是将“瘾品”当作一个便于使用的中性名词,泛指各类合法与非法、温和与强效、医疗用途与非医疗用途的麻醉及提神物质。因此,含酒精与咖啡因的饮料、大麻、古柯叶、可卡因、鸦片、吗啡、烟草都算瘾品,海洛因、水毒,以及许多其他半合成物质与合成物质,也在其列。这些东西本来并没有害处,但都可能被滥用,也都是有利可图的资源,而且都成了(起码有可能变成)全球性商品。
2.大三宗与小三宗
酒、烟草、咖啡因是精神刺激革命的三大主要产品。三者的产量、销售、消费的规模都太大,又完全成为全世界各种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比较不易遭到勒禁。鸦片、大麻、古柯叶则是这场革命中的个次要产品,从一开始就不曾像酒、烟、咖啡因那样普遍被使用,改革者因而能够将这三样当作全世界管制禁止之物。然而,三者至今仍是利润极大的货品。数以干万计的人在服食未经加工的鸦片、大麻、古柯叶,或使用提炼过的产品:海洛因、大麻剂、可卡因。
3.流通环节
适当的保存期、运输上的可行性、适宣的价格,都是瘾品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历史条件。但也不是有了这些条件就够了。欧洲人如何断定哪些瘾品应成为赚钱的作物与国际性的产品,也曾经受到非物质因素的影响。他们是基督教徒,对于凭借化学物质转换意识状态的做法不免存有疑虑,对于印第安人在仪式中使用的致幻瘾品尤其不可接受。
瘾品流通的版图:从植物取得的瘾品与含酒精饮品在全世界涌现,就像是一个不断外扩的连续体,服食的习惯从地方开始,逐渐发展到区域、半球,以至全世界。使用越普遍,对环境的影响越大。17世纪的烟草繁荣盛况,也许是在历史上对生态冲击最显著的一次外扩。除此之外,诸如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可、糖、鸦片、大麻、古柯的扩大生产,都符合大致相同的模式,差异只在时机、传播方向与速度、初期遭遇反对的程度大小等细节上。
4.瘾品的精神依赖副作用
瘾品大多属于危险物质,最好是在医生监督下限量使用。这已经是官方对瘾品的社会角色所采取的立场。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立场。商人、资本家,以及向商人和资本家征税的政治大权在握的执政者很早就发现,瘾品是诱人的产品,也是丰厚税收的来源。由于赚钱的机会和健康的顾虑不能协调一致,精神刺激物的贸易历史中便处处可见因此产生的道德与政治的冲突。自始至终,则政的考虑都与医药的考虑势均力敌。有些瘾品的发展中,财政考虑根本重于医疗。我们首先还是要问,瘾品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需求?为什么一这也是保利在300多年前就在研究的一有人为取得瘾品而不惜牺牲一切?
转换后是什么状态,并不是全凭品决定的。最终的状态乃是瘾品与服用者的心态、服用者的实际环境及社会处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但作用的关键仍在于瘾品。利用瘾品满足转换精神状态的神动,是不惜接毒害以得到又强又快的效果。
虽然韦尔假设这种冲动是生来就有的,冲动的强却与社会环境大有关系。日子过得无聊痛苦的人比忙碌满足的入更容易想要转换精神状态。被囚禁的动物也远比野外自由的动物更容易去食用麻醉物。其实,文明社会也可以算是一种囚禁状态。
瘾品上瘾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不是瘾品的问题。上瘾和瘾品或瘾品的化学特性无关,赌博等活动也一样会有人上瘾。按这个论点,上瘾者基本上是能力不济或误入歧途的人,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服食瘾品,为的是要“安然沉酒于一种把一切人生难题的意识都泯除的感受”,是个人的价值观在决定要不要服用、是否持续服用、是否成瘾、该不该戒除?而个人价值观是受文化价值影响的。假如文化本身是容醉酒的,是让酒有能力左右人的行为的,会发生酗酒问题的比例就高。
5.瘾品之间的相互影响
新出现的瘾品添加到既有瘾品之中而加强其作用的例子比比皆是。烟草类和大麻烟很适合互相搭配。凡是已经盛行吸烟与吸大麻的文化之中,都有人将两者合用。烟草产品是大麻走上发达之路的大门,如果没有香烟革命在先,美国的大烟文化情结不会兴起那么快、传播那么广。反主流文化的老生常谈然说大麻烟是烈酒的良性替代品,酒瘾大的人却很可能兼有大麻。总之,抽香烟与饮酒已经使大麻烟和其他瘾品的需求增加了,并没有使之减少。
瘾品常可用于抵消其他瘾品的作用。巴比妥酸盐类和古柯酒都可以减轻鸦片类药剂的断药症状。镇静剂、鸦片类药剂、烈酒都可以缓和可卡因的药力。咖啡豆和可乐果都可以用来解酒。吗啡和海洛因亦然:进入20世纪以后,仍有许多鸦片类药剂的上瘾者起初是为了消除宿醉而开始使用。无酒精饮料的销售者也会把其产品当作良性的另类选择来促销。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联邦德国的报纸上有这样的广告:“宿醉难消吗?来喝可口可乐。”
6.工业化与商业开发的推动
不信你不吸烟,合法瘾品和违禁瘾品都是工业化社会的副产品,香烟的流行归根结底还是商业行为。一只卷好的香烟比烟斗和雪茄更加轻便,快抽也更适应都市生活节奏。之后为了拉开各个烟草公司的差距,大量的资源投入促销和广告,并在广告和香烟卡上用年轻漂亮的女模特,吸引年轻男士。工厂方面则尽力提高工业化程度,低价到以任何同样的代价买来的任何其他东西,都不能带给吸烟者这么大的快感和享受。起初对吸烟致癌之说采用否认和推卸责任。公路铁路建成后,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
瘾品可以赚钱,金钱带来权力。瘾品国家管控也常常遇到各种问题。如果不管不问则肆意猖狂,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主要是妇女们尤其反对;如果全面禁止,则民生载道,黑市交易不绝;如果收取高额税率管控,则走私猖獗,实际消费量更无法统计;如果降低税率,则又出现了民众过度使用的情况,影响社会治安。
7.合法瘾品与违禁瘾品
现代的管制体系把精神刺激的瘾品分为以下几种控制方式:管制、税收、制裁,每一类由轻到重仍可分类。世界各国在20世纪对咖啡因、酒精、烟草主要通过增加管制、提高税额、加重刑责进行控制;但是这三类在历史的发展下走到了现在都可以合法获取的程度。咖啡不能证明与危及生命的疾病有任何关联。酒精的上瘾程度与危害社会程度均较高。烟草使人上瘾且对健康有害。未来烟类纳入一致管理有可能实现,酒类则不太可能。
8.抽烟的坏处
读本书的最大动力是为了劝朋友戒烟,特别总结了少部分散落在书中各处的关于抽烟有害的论述,如下:
惯吸烟的人可能滥用安非他明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四倍;但是医学证据越来越多:心脏病、肺气肿、婴儿出生体重低,都与抽烟有关。
口腔发臭、牙齿发黄、衣服变脏、黄痰黄鼻涕。
可能引起火灾。
烟草在适当的状况下偶尔当作瘾品是有益的,养成抽烟的恶习却是有害的。
刺激精神的作用短暂,经由肺部进入心脏和大脑,作用又快又强。
美国卫生局长于1964年发表了反烟的报告与电视公益了传之后,美国的香烟消费量终于开始下降。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成人平均每天半包,逐步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包。这时候美国人平均每年有多达50万人因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过早死亡,有100万人在戒烟,有1500万人打算戒烟。
最后,我仍想强调,瘾品上瘾实际上就是一种慢性的、容易复发的脑部疾病,无论合法瘾品还是非法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