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相处一向奉行以和为贵的我,前几天冲着一个怀着好意帮我留意工作的妹子发火了。口气很冲,冷静下来的我,看着屏幕上那几行聊天记录,终究还是忍不住和对方说了声“对不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窘迫的生活现状,让我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逐渐失去了耐心,开始怀着敌意小心翼翼地避开亲朋好友的关心。
我厌烦任何一个人和我聊职业,怕看到别人的辉煌后,必然躲在角落里对比自己的黯淡。
1
一句话被轻易说动,我差的只是一个回来的借口。
我记得,去上海读书之前,我就很鄙视长辈的唯上海论,坚信自己不会因为前途而向上海妥协。而现在,我确实回家了,理由却已经不是我之前认为的那样。
开始考虑回家里工作,是因为堂姐的那个电话。当时《欢乐颂1》在热播,实习完回到寝室的我接到了堂姐的电话,开口就是:“你不要留在上海工作了,回家来吧,上海太累了。”
我对堂姐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很是无语,细问之后才知道她在追《欢乐颂》,怕我变成樊胜美。
在此之前,我的打算是,在上海工作两三年再回家。
2
在上海和家里之间摇摆不定,因为既贪图安逸,又妄想着成就。
有了回来的意思,我开始把自己当做上海这座城市的过客,实习尽心,却不尽力,凡事力求简单,对于经理抛出的橄榄枝敷衍地答应。
实习期结束,立马收拾行李就回到了家。出于对家的依赖和莫名的优越感,打着找工作的名义在家混吃等死。直到四五月份,醉生梦死了大半年,看到身边几乎所有人的工作或者学业都尘埃落定后才开始懂得紧张。
但是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来不及了。
有多少人是这样,执着于一线城市,不是因为那里有多么诱人的前程和繁华的生活,而且为了屈服于生活的那份卑微能不被家里熟悉的人看见,辛苦地维持着那份从小到大所谓的骄傲。
最脆弱的是这样一些人,家庭条件小康及以上,从小到大的生活重心只有学习并且较为顺利。
这样的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生活艰辛,天真地活在父母建造的温室里,拥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没有富二代的见识广,不如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很不巧,我就是这类人里面的一个。
在上海和家里不断往返,不断体会面试失败的滋味,所有的一切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次次走出面试公司,无论是从小生活的城市还是上了四年大学的地方,都让我觉得无比陌生。
当我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向老爸发脾气的时候,他那句“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让我无处遁形。
3
逃避、反感周围人对我多一点的关心,因为执着于人们口中那份“体面”的工作。
一番波折后的我,在家里附近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做着并不是很受公司重视的工作,每天往返于公司和家里。
工作没有那么忙碌,但每天回到家都疲惫不堪。
尽量接受自己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尽可能坦然面对亲戚朋友打量的眼光。朋友圈里同学们多彩的工作,全世界到处飞,出席各种媒体场合,接触不同的行业大腕,同一个地方出来,真的可以活成不同的模样。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着急活成别人眼中既定的成功模样。
曾经自认为不会以物质来掂量生活好坏的人,现在会因为少到可怜的工资而羞于向比人开口坦诚自我。
对于朋友“船到桥头自然直”“刚开始都是这样”“以后就会好的”的安慰,我接受,却不是那么认可。
现在的狼狈其实是咎由自取。
4
你适合小城市的生活,缓慢,慵懒。
不止一次听身边的朋友跟我说,其实回家挺好,熟悉的环境,稳定的工作。
是的,回家,身边有爸妈,有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失业了起码还有饭吃,去上班走两步路就到,熟悉的一切,却少了那么点年轻人应该有的拼劲。
家里所在的这座城市,很适合养老。 朋友说,很适合我。
当我在调侃自己安居小城时,有人严肃地反驳我,不是只有在大城市取得的成就才是成就。
性格慢热,行动迟缓,反射弧长,长得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似乎身上所有的标签都在说着我不适合上海这座高速运转的城市。
5
回家,一定有必须回来的理由。
回家工作,躲不掉身边人的八卦,尴尬地回应,久了也就习惯了。只是公司实习生一次又一次询问我为什么不留在上海,让我很是无语。
我也问过自己,回到家里真的是明智的决定么?但我清楚的知道即便不回到家里,我在上海可能也待不下去。
在小城市过着自己的生活,送走出国的同学,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走上生活的正轨,其实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很安定的人,因为所有的梦想都还没有实现,生活还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但回到家里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或许会为在其他地方有可能的成就惋惜,但是我相信,选择回到家里的人都有一个一定要回来的理由。
落叶需要归根,人也需要有一个让自己牵绊一生的地方。 四年的离开有点久,我想回来一下。
回家吃着热饭,看着爸妈因为一点小事斗嘴,为弟弟的事情端起姐姐的架子,看着好闺蜜备课焦头烂额的样子,听到朋友因为妈妈生病无法赶回家的消息,我好像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回来。
一辈子很短,我待在你身边的日子也不长。
一座城不会困住一个人,在我的羽翼还未丰满到足以飞出这高墙的时候,再多陪你们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