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09年淘宝打响了双十一的第一枪,此后的这一天电商销售额年复一年不断增长。这个原本小众的光棍节成为了全民狂欢的购物盛典,2017年双11开场11秒钟,淘宝系交易额超10亿,3分01秒成交额就超破百亿,2017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总成交额1682亿元。
不少吃土人士嘴上说着要剁手,然而还是忍不住买买买的冲动。双十一还没到,就收了好几波快递,购物车里更是塞得满满当当,只等双十一凌晨的钟声一敲就马上付款。若是没抢到,还会垂手跺脚,大失所望。只有等到双十一余热过后,看到自己大长串的账单+一屋子好像没什么用的东西才后悔为什么没真把手给剁了。
然而这种懊悔的情绪并没有什么卵用。不用等到明年双十一,一个月之后的双十二,又会有大群管不住爪子的人重蹈覆辙,再次给马云爸爸送钱。
为啥千叮咛万嘱咐真的剁手也躲不过双十一的套路呢?其实,商家们都是深谙心理学的高手,通过一些小的心理学原理,就牢牢把握住了用户的钱包,赚个彭满钵满不在话下。下文就简单讨论一下双十一中的心理学套路。
二、双十一中的心理学
1.低付出高回报的快乐
双十一最大的特点就是打折,虽然不是所有商家都诚心诚意的给优惠,但双十一大部分东西还是处在价格低谷。今年双十一阿里还推出了价格保护机制,在价格上给顾客又打了一针定心丸。
购物这个行为伴随着付出(花时间+金钱)以及回报(实用价值以及心理满足),而打折,意味更低的金钱付出+更高的心理满足。双十一买买买图的可不仅是商品的实用价值,“用这么少的钱就买了这么多东西,非常值”的心理快感才是双十一的魅力所在。
所以不要再嘲笑抢着买打折水果打折鸡蛋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了,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渴望用低付出换的高回报是人的天性。别看有些人挥金如土,月入上万,指不定每天都掐着点去抢10块钱的券呢。
2.禀赋效应
理查德 泰勒(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错误的行为》一书中这样定义禀赋效应:相对于获取,人们极端不愿意放弃已经属于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人都不喜欢吃亏。
这一点在双十一上可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你想想,即使没有什么明确的购物需求,可看到满屏幕的打折信息,是不是总觉得不买就得等一年,好像亏大了?领到各种积分、红包、购物津贴、优惠券、跨店减的同学为了物尽其用,把手上各个优惠全部用完,不惜这买个单,那凑个件。可是“省”(hua)了一大堆钱呢!
还有一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双十一期间,许多原本要运费的店也推出了包邮活动。79元的商品+10元邮费价钱虽然和89元包邮一样,但由于禀赋效应,绝大部分用户都会选择后者。少优惠点+包邮这个套路绝对好使!
3.心理账户
同样是在《错误的行为》这本书中,泰勒提到了心理账户的概念。在心理账户里,对每一块钱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视不同来处,去往何处采取不同的态度。加班换来的500不如微信抢来的10块;高大上酒店的矿泉水,比超市贵两倍都乐意买。
虽然都是花钱,可双十一给了花钱一个相当正当的理由(像什么一年一次啊,抢到就是赚到啊,花得多省得多啊)。更何况如今付款不见钞票,用花呗还能分期。虽然实际花了不少钱,可由于心理账户效应,完全体会不到真金白银就这么没了。双十一败家货就是这么来的。
4.稀缺
《影响力》这本书说过,当一样东西很稀少或正在变得很稀少时,它的价值就很高或正在变得更高。
双十一自身就是对这一原理的极致应用(仅此一天)。商家们还会使用“数量有限”策略,告诉顾客某种产品供应短缺无货,要买就赶紧。还有一种“截止时间”策略,要求顾客在前15分钟下单才有折扣。
我们不仅在某种东西变得短缺时更想得到它,而且在面临竞争得到它的愿望又更加强烈(想想几分钟内被搬空的优衣库)。商家会利用“短缺”勾起人的欲望,即使商品本身没有什么价值。
5.从众和权威
作为一个全民狂欢的购物节,不买点啥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你打定主意不花一分钱,当面对身边亲戚朋友、朋友圈、微博各种讨论、安利、求凑单包邮的时候还是很难忍住不参与其中。
我们行事的原则之一就是看别人,尤其是关系紧密的亲戚朋友是怎么做的。周围人都在购物,难免从众也给双十一贡献点银子。
商家也花了大价钱,请各网红、大v、KOL、意见领袖给自己打打软广,这些人多多少少在领域内也算个人物。看到比较专业的博主都在疯狂安利,你又有什么理由不买呢?
6.违约成本高
也许在商家各种套路下,你一时冲动下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这时候想退货了。对不起,商家会设置很多门槛,使得违约成本变高,从而降低退货率。
具体到双十一来说,退货定金不退、购买后数天后才允许退货操作、需联系客服、需填写繁琐的表格和清单、邮费自理等操作增加了用户退货的时间和精力、金钱成本。人一般情况下都是很懒的,如果不是特别贵重或者特别不满意的东西,一般忍忍就算了。
于是很多人去年双十一买的衣服没拆吊牌、屯的纸巾能用几年。但在上述各种套路下,任然忍不住要买买买。
三、如何避免被套路
当今社会鼓励消费,广告轰炸、低价促销早已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单靠意志力提醒自己剁手很可能分分钟破功。
靠谱的做法在于消费时保持理性,更多的考虑商品的实际效用。不需要时再便宜也不要,需要的时候真贵也买了。
本吃土少女今年就啥也不想买(目前只买了一瓶洗面脸+洗发水),要问我咋想的。我只能说,当我输入我六位数的支付宝密码,发现里面只有两位数的存款时,就已经啥都买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