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是天宝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但仕途长期晦暗坎坷。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过从事,侯希逸后回长安,韩翃闲居了十年。后来又跟从李勉作属吏。一众同僚都是新进后生,年轻气盛,目中无人,很瞧不起这位老同事。韩翃也不愿意见他们的冷脸,经常称病,不去上班。只有一个姓韦的小官,慧眼识人,与韩翃多有来往,交情很好。有一天半夜时分,韦小吏跑来敲韩家大门,急促的拍门声很吓了韩翃一跳。开门后,小韦大声贺喜,说老兄你高就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了。韩翃不相信,毕竟事先没有觉察到一点馅饼从天下掉下来的征兆啊。小韦坐下说,“错不了。制诰缺人,御笔批的是,与韩翃。因为江淮刺史与老兄同句,中书把你们两个人的名字都写上去问,御笔复批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云,与此韩翃。这诗不是老兄你的诗么?”韩翃说,“要这么说,倒是不错的了。”天亮以后,李勉和那些瞧不起韩翃的年轻同僚们都过来祝贺了。
这一段故事是孟棨在《本事诗》里面记的。
孟棨的这本《本事诗》,记录了许多唐朝诗人的逸事和诗歌。浪漫爱情故事“人面桃花”也自本书所传。因为《本事诗》而流传下来了很多好诗,这当然是幸运的事,但《本事诗》里记录的逸事真伪如何,却不好确定。
比如韩翃这一段。唐德宗因为喜欢这首《寒食》赐给才子显职,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不过这样的事情偏偏是通过一个低级小吏的口先讲出来,就有点可疑了。朝官迁降,当事人尚不知情呢,半夜三更的,怎么下面的一个小吏先知道了呢?我疑心小韦这一处是孟棨加工出来的。这一处的加工显出了贫贱相交、惺惺相惜的真挚友谊。有小韦这样真诚欣赏自己的朋友,韩翃的这一段失意里面就夹杂了缕缕不绝的温暖。生活,总是不该放弃努力的,总会苦尽甘来。小韦的存在,意义该在此吧?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头两句写春景。开首就提到春,以“春城”代替长安城,极致地写出了长安春天的声势气韵。城里城外,城上城下,无处不流溢着春天的色彩和气息。最能代表春意的莫过春花,诗人便选了春花来传递这饱满浓郁的春意。“无处不飞花”,即处处飞花,却偏说“无处”偏说“不”,曲笔强调,更显出春意的蓬勃灿烂。春花烂漫、姹紫嫣红,春深似海、落英缤纷,絮飞蝶舞、鸟语花香,都暗含在这“无处不飞花”中。次句提到准确的时间,正逢寒食。寒食这日,东风和煦,宫城里的柳枝在暖风中依依袅袅,含情脉脉。诗人的视角由长安城转落到宫城,引出了御柳,花红柳绿,既是进一步彰显春意,也是为下文提及寒食节俗张本。
寒食节,原发于山西介休绵山,春秋时,曾经割肉奉主的忠臣介子推在辅佐晋文公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侍奉母亲。重耳为逼子推出山做官,放火烧山,子推母子至死未出山。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下令他忌日禁火寒食。后来慢慢演变成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为寒食节。
古代寒食节禁火,只吃冷食,节后另取新火。在唐代,唯有皇宫中特许燃烛,日暮后,以烛燃榆柳之火赐近臣。能在这日接到皇家所赐的烛火,意谓着皇帝的恩宠优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从白日一笔折到日暮,繁盛热闹的盎然春意顿时转为万家安宁的朦胧背景。唐人多以汉比唐,说汉就是说唐,汉宫即唐宫。日暮时分,宫门里连翩走出一队宫侍,郑重地捧着象征君恩的烛火,各各分路,向城深处走去。那些从蜡烛上升起的轻烟,丝丝缕缕,缠缠绕绕,飘散进了如五侯那等重臣权贵的宅院,很快,他们就可以凭借御赐的新火,举火为炊了。
对“五侯”的解释不同,导致对末两句的理解相异,前人多有讽喻的评价。比如:
“‘五侯’或指王氏五侯,或指宦官灭梁冀之五侯,总之先及贵近家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此诗作于天宝中,其时杨氏擅宠,国忠、铦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借汉王氏五侯喻之。即赐火一事,而恩泽先沾于戚畹,非他人可望,其余锡予之滥,又不待言矣。寓意远,托兴微,真得风人之遗”(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清·吴乔《围炉诗话》)。
“‘散入五侯家’,谓近幸者先得之,有托讽意”(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用‘五侯’寓讽更微”(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其实,“五侯”未必能够指实,与古诗中常用“五陵”代显贵一般,“五侯”也是近臣权贵的代指罢了。至于讽喻,在韩翃本意,应该是没有的。果然别有兴寄,德宗皇帝的文学修养也还好,不会解不出来。这首诗能俘获圣心,应该恰好在于它没有别意,只是如实地写出了寒食节长安的风景与习俗吧,但在这个如实里,读诗人也可以想见帝都的繁丽热闹,官民的安宁生活。这种盛世承平的气象,正是每一位君王向往和喜欢的。
“二十八字中,想见五剧春浓,八荒无事,宫廷之闲暇,贵族之沾恩,皆在诗境之内。以轻丽之笔,写出承平景象,宜其一时传诵也”(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禁体不事雕琢语,富贵闲雅自见”(明·高棅编撰、明·桂天祥批点《批点唐诗正声》)。
比较起来,俞陛云和高棅的分析,才说中了皇帝的心理。这也是本诗的妙处,看似随意运笔,其实构思绵密,节奏不疾不徐,气度雍容大方,正是唐朝给人的印象。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