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者不需要事事抢先机
在营销研究中,企业会被分成两种类型,最先开发或销售某一产品的,被称为开拓型企业;等到开拓型企业创造好市场后才进入的,被称为定居型企业。有研究显示,定居型企业的失败率比开拓型的要低很多。
开拓者是最先进入市场的人,他们容易停留在早期的产品中,陷入僵化。定居者虽然进入市场比开拓者晚,但是善于观察和总结,通过改进竞争对手的缺陷,分析市场反馈,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所以,成为好的创新者,并非要做第一个行动的人,只是需要做到有所不同,有所突破。
二、成功的创新者更怕冒风险
很多时候,人们追求的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成功,而是更有把握的成功。创新者也是如此,这让他们显得小心翼翼。
股票市场中的一种理论:如果你决定进行一项风险性投资,就需要谨慎对待其他投资来保护自己。
成功的创新者在一个领域冒极大风险时,会在其他领域极度谨慎,从而平衡风险。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同那些辞去本职工作创业的企业家相比,继续本职工作同时创业的企业家,失败概率要降低33%。
三、成功的创新,总是需要搭配一些已为人熟知的元素
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想法,往往不完全是新式的,而是在新颖起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令人熟悉的元素,数据显示,这样做能让创新的实用性增加14%。
这利用了心理学上的纯粹接触效应——人们对一种声音、一种味道、一个品牌等元素越熟悉,就会越喜欢它,反复地接触能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内容。
研究人员发现,要想成功,创新者在多数情况下必须变成温和的激进分子。他们相信与传统背道而驰的价值观,但是他们会采用不那么令人震惊、更吸引主流的方式去陈述想法。
四、成功的创新者往往拥有强烈的自我怀疑
心理学家把挑战现状的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战略性乐观主义,第二种是防御性悲观主义。后者经常会做最坏的打算,想象每个细节都会出错,焦虑无比。
研究显示,防御性悲观主义者的实际表现并不差。因为他们几乎想到了所有可能性,于是就会提前想办法,避免糟糕情况的出现。他们虽然焦虑,但是实际操作中更有控制感。
作者并不主张抑制创新过程中的焦虑,创新者一旦投入了创新行动,就可以采用防御性悲观主义者的思考方式,直面恐惧,利用焦虑的高能,激活自己的前进系统,想出解决办法,使自己在恐惧中保持前行。
五、多产才能催生有影响力的创意,成功的创意数量,和创意总数成正比
人们普遍认为,数量与质量不可共存。这一点对创新并不适用。研究显示,最多产的人才最富有创新精神,并且最具原创力的作品,也诞生于他们最高产的人生阶段。
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初的想法总是最传统的,只有不断提出新想法,才能催生最富新意的内容,多产,其实意味着多次的实验。
创新者可以分为两类:概念型和实验型。概念型创新者十分早慧,天赋惊人,但容易沉浸在初期的创新成果里,落入思维定势,导致创新后劲不足。
实验型创新者提出惊人的创意,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可是他们善于不断地进行实验,尝试新的观念,实验越多,受自己的束缚就越少,再生能力就越强。所以他们的创新水平始终不会下降。
金句:
1.迅速行动、拔得头筹的优势远远小于其劣势。的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我们不能忘记,早起的虫往往会被逮住。
2.过去越成功的人,在新环境中的表现越差。
3.伟大的创新者是伟大的拖延者,但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划。他们有战略地推进,通过不断测试和优化不同的可能性,循序渐进地取得进展。
4.虽然许多创新者从外表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强烈信念和信心的,但如果抽丝剥茧地深入研究,你会发现他们和我们大多数人非常相像:他们也有矛盾复杂的心理,也有过自我怀疑。
5.创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特征,而是一种自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