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情花丛。
一绝世女子身着黄袍,迎风伫立。她轻轻地摘下一朵情花,贴在鼻尖轻嗅,眼前浮起多年前美好的相遇和爱恋。往日种种尽现,眼角两行清泪滑落。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念完这句词,她纵身一跃,飞入火海。
这是《神雕侠侣》里的一幕,女子是李莫愁。李莫愁最后念的正是元好问的这首《摸鱼儿·雁丘词》里的千古名句。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十六岁的元好问上并州复考,途中遇到一位捕雁人。捕雁人跟他说了今天遇到的一个怪事:他捕杀了一只雁,另外一只侥幸逃脱的雁却没有飞走,而是在周围的上空盘旋悲鸣,声嘶力竭之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一听,颇为动容,大雁尚知情之珍贵,于是从捕雁者手中买了那只殉情的大雁,将它葬在了汾河边上,并为其立一个“雁丘”之碑。而后,因感慨良多,作了《摸鱼儿》这首词。
了解了创作背景,再来看这首词,便容易理解得多。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词曲开篇便是当头一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磅礴大气,直击人的心灵最深处,紧接着便告诉我们答案“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样的回答或许只有李莫愁会质疑吧。李莫愁初现,口中便常念这两句话,她的本意或许是想让情郎陆展元为其而死,但她却没想到陆展元的妻子何沅君竟然会为陆展元殉情,所以她动摇,她惶恐,她无法接受,原来不仅仅她一个人情深至此。纵然如此,李莫愁的结局还是葬身火海,并且除了小龙女念及同门之情外,没有一个人为之惋惜。综其后半身,都在为这句话而活。
接下来分别从“天南地北”和“几回寒暑”这个空间、时间的维度描写大雁的动人生活场景,双宿双飞,春去秋来,既然有“欢乐趣”,那也就难免“离别苦”,总是会有这样痴情的雁儿相濡以沫。
作者甚至设想了大雁在殉情之前的心理活动:长途万里,层云迷漫,千山暮雪,形影孤单的,又该何去何从呢?倒不如同生共死。双栖梦固然美好,却不经意被捕雁者的网罗惊破。作者认为大雁殉情是深思熟虑的,慎重又虔诚,如此情深怎不让人喟叹?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词的下半阙,这是第一次读到,但却被其惊艳,它借助环境的描写和对历史的追思,提高了整首词的立意。
汉武帝曾有《秋风辞》描写:“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写的就是自己当年巡幸游乐汾水一带,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如今这里却是冷草荒烟,一片静寂萧条。大雁已逝,我为它招魂又有什么用呢?它的雁魂兀自在风雨中啼哭。
连上天都嫉妒大雁的深情,不相信它们会跟一般的莺莺燕燕一样,掩埋在一抔黄土下,再无痕迹。它们的深情定当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千秋万古,为后人歌颂,大家来到此处,纵酒高歌,为这一对爱侣的绵长情谊礼赞。
整首词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深情的大雁比作有情人,细致地描述了活着时候简单快乐生活、殉情时候的复杂纠结心情,以及埋葬后世人的祭奠。看则咏物,实则抒情,谱写的是一曲高尚爱情悲歌。金庸先生把这对大雁也写进了《神雕》,就是从小陪郭芙长大的那对雕儿,其中一只因中了李莫愁的冰魄银针而亡,另外一只为起殉情而死。
李莫愁到底懂不懂情爱?她当然懂,她一生只爱陆展元一人,那是她心底深处最柔软的回忆。可是她却也不懂,她过于坚持执念,爱有多深,恨便有多切。她从陆展元的酒宴上出来杀了何老拳师一家二十一口男女老幼,只因他跟何沅君一样同姓“何”,这样的情爱原则当然为礼法所难容,所以她最后葬身火海,实则死有余辜。
在旁人看来,她始终是没有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