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法,如果放在那里不去践行,随着时间段流逝,它的吸引力会逐渐变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所说的“得到...时候,我就...”的句型,最终都以不了了之而告终,因为即便你等到了那个时刻,可能想要做事情的心情也没了。更何况,有时候可能永远也等不到那个时候。
相反,如果你有一个想法,虽然现在还不成熟,自己的能力也不够,但就是愿意先做起来再说,最终日积月累下来,可能的结果会比想象中要好得多。同样的时间,一个用来等待,另一个用来践行,两者的差距可能是天壤之别。
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成长的定义很简单啊,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么就去学,学到之后再去做到。很简单啊,想到了、说到了、知道了、学到了,可惜最终并没有做到,于是,不了了之。所以说,没有什么比“践行”更重要的了,正所谓人至“践”则无敌。
知识变现根本不是什么新现象,它一直就在那里啊!只不过,长期以来,相当大比例的人群从来都操作系统混乱不堪,于是,他们分不清上学和学习,信息和知识,知道和做到等浅显概念之间的或细微或重大的区别,乃至于蠢到相信知识无用的地步而已。
那么,真正能变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我想,能够真正用来变现的,事实上是“认知差异”:面对同样的信息、知识、想象、事实、数据等等,人们不仅对它们的认知不同,比如,有少数正确的,有大多数不正确的——这里有差异;而且,即便是在认知正确的群体中,还有认知高度、认知深度的不同——这里还有差异。
我们的认知总是存在一些偏差。所以如果你碰到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撸起袖子,先开始着手做。这样做起码有两个好处。第一,你不会为了难度不高,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困难而忧虑;第二,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到真正困难的关键点上。
不断升级的重要工具是什么呢?行动中的思考。很多时候,单纯的思考,不仅价值不高,能量也不足。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此。想想你过去做成的事情当中,有哪些是依靠心情的?比如心情好就做一些,心情不好就不做;又有哪些是迫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做下来的?我猜后者的数量远多于前者。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今日得到:
1,业余者才讲灵感,我们专业人士知识每天早上准时开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