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政治协商委员建议,英语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要成为主要科目,不作为高考科目,不鼓励学生参加校外英语考试。这个建议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当然,在部分自主命题省份也出现过改革。比如2014年浙江省发布的高考细则中,外语不再指英语,而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种。也就是说,学生可以不学英语,学习其他语言,通过相应的考试就可以了。但是小语种人数太少,没有得到重视。
随着时代推进,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和素质的培养。以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当上大队长,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追求长处的发展,避开短板。
为什么有人要求取消英语专业呢?这与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有关,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语世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英语不再等于国民素质,而是某些领域学习的必要条件,这就让很多人觉得英语没有那么重要。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对学习英语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邻国日本也是如此,他们从2020年开始实施新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政府不进行英语考试,但是大学的招生也不是不看英语成绩,而是学生必须参加社会机关的考试。例如,TOEFL、TOEIC等民间考试。换言之,并不是说英语不重要,而是让有需要的人去接受考试。因此,这个改革在日本的反对声也很大。官方不考试,学校可能不重视,参加民间考试,需要多余的社会训练,对于一般家庭,那是一笔大支出。所以很多人担心,这样的改革进一步扩大了穷人的孩子和有钱人的孩子的差距,从而导致阶层的固化。
如果不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这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更严重。我们的贫富差距、教育资源的地域差异更大,英语已经不是中小学的主科了,如果高考不一定考英语,很多地方的孩子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机会,甚至会失去未来的竞争力。
我们不能以功利的眼光看待学习英语没用的人,要考虑教育的公平性和阶层分化等综合因素,取消后再问“穷人的孩子还有机会吗?”吃亏的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因为学校不重视,所学习必须在外面学习。现在有条件的家庭,从孩子的幼儿园就学习英语。一些中产家庭的家长很天真,认为英语不好,可以学习其他学科,把美术书法和体育等列入教育课,对自己的孩子更有优势。实际上,有很多成绩好的孩子,这些科目不突出根本上是因为不在应试教育的范围内,会浪费时间。一旦上了主课,人就会开始激烈的竞争。
不管怎么改,到底有没有用,十年以后就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