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双生
理想,这个话题有点大,这个词听着就有些虚。但儿子一定要我写,这是他今天给我布置的题目。
为了让我写好这个题目,他还很认真的画了下面这样一幅画。
画完后,他就立刻凑到我耳边,一字一顿的告诉我,这幅画里有哪些哪些的信息......哦~忘了交代下,他只有6岁,并没经过任何的绘画训练。所以,画成这样我还上传上来,这幅画一定在这篇文章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没错,这里面的确藏着一个相当令我感动的故事......
如果换是我,也许会先有这样一个疑惑:一个6岁的小朋友,为什么想要画这样一幅画呢?
想知道答案吗?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要建议你不妨先听一下文章开篇的链接,来自赵雷的作品——《理想》。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好吧,你如此有心机,知道我一定会把答案讲给你听的是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昨晚接他放学回家,在车里我们一起听完《理想》这首歌,他就若有所思的告诉我:爸爸,我想回家把这首歌画下来。
这首歌,其实是我第二次跟他一起听了,上一次跟这一次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上车后,就直接要求我放这首歌,理由是他喜欢。我就很好奇的问他:为什么会喜欢这首歌?虽然我知道他经常会换喜欢的歌,比如在这之前,他特别喜欢的是一首老歌,草蜢的《忘情桑巴舞》。我也会问他,他会告诉我这首歌节奏很好。但这首歌,我问他,他竟然只说三个字:就喜欢。
我为什么如此好奇的问他,是因为这首歌的诉求和歌词内容,明显超出他的年龄很多。虽然我也很喜欢这首歌,但我一直在寻思,他喜欢的点跟我一定是完全不一样的,“吧”。他难道听得懂这首歌在讲什么吗?自感心虚,所以我也继续的追问:你知道“理想”是什么意思吗?他想了想说,应该是一个人吧。这个回答,我终于放下一点点心了。
忘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昨天在画画前,儿子还跟我透露了一个小细节,他听这首歌的时候有一段他都听哭了。
“你哭了?”我非常惊讶的问,“那是听哪一段?”
他回答说:“公车上我睡过了车站,一路上我望着霓虹的北京。”
“这一段怎么会让你哭?”我继续好奇
“因为我觉得他们好可怜,都睡过了车站,明明已经到了北京,却只能望着了。”
所以,他的那副画里面,出现了“北京”,为什么会出现“中亚”?他告诉我,他看过历史书,火车过了再往上开就去到中亚。上面为什么画的黑色,他说那就是“黑夜”,,中间的弯弯的黄色,是“月亮”。两边的蓝色圈圈,是“雨点”。右边大大的橘色圈圈,是“太阳落山”。里面还有池塘树木花草、风雪雷电......
以上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画面中间的醒目的黑色,那是一辆正在轨道上开着的火车。车厢中间位置,前后分别坐有两个人,他们应该睡着了错过了车站。在后面坐着的是我儿子,坐在他前面的,他说,是跟他同班的女同学,一个最近我经常能听到的名字(名字就省掉不放了,儿子担心她会不好意思)。也许应该用“理想”这个名字代替才对,想起儿子跟我说过“理想”是一个人。
好吧,想想真是个好有理想的画面:一起坐火车去北京,并没有坐在一排,因为都睡着了,错过了车站,天快要黑了,蓝色的雨点敲打着车窗......
P.S.最后,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当着儿子的面,问了SIRI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
儿子看了答案,似懂非懂,看起来他一点也不感兴趣这个答案。我也觉得SIRI的这个回答,与我的这篇故事相比,一点也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