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与海沧,中间还有两条海
文/简苏一枚
那时阿呆还在厦门,他们住在海沧。海沧离翔子工作的地方,很远。应该说,那是厦门最遥远的两个地方,一个在最东面,一个在最西面。
可是那时的苏二工作地在海沧,翔子也是为照顾她,将宿舍租在了海沧。她倒是方便了许多,可翔子就不同了,上下班固定是朝八晚五,那是上下班高峰期。
那时并没有车,海沧和翔安中间隔了两条海面,一边是海沧大桥,一边是翔安隧道,每每经过这里,总是堵车厉害。车上真是可怕的人贴人,车下是一辆辆车子,徐徐前进,时时准备着刹车。
苏二常想:若非需要保持一点点距离,是不是也如人那般,一个个贴得紧紧呢?
她猜应该是。
苏二不是个爱唠嗑的人。对不熟的人,她更喜欢直直绕道而行,最好不要尴尬的打声招呼。
可是她长在农村,村里的那些人,尤其是妇女们,好奇得很。
比方今日她和翔子回了老家,总免不了路上遇上个热情的乡里人,客套的打声招呼是免不掉的。
车子径直停到了村小附近,那边靠着马路边,有块不小的空地,这块地倒是帮忙好些回家没有车位的急需之人。
像苏二,她家在村里最深处,很多户人家住在那里,离她家越近,那条小道也就愈发狭小。
以至于她家,到如今仍不能重新建个新房。像村里一落落崭新的套房,那真的是一栋栋的,不像城里人住的,里面装修的富丽堂皇,大多也不过一层百来平方的屋子,那已经让好些努力要扎根城里的人,一辈子苦苦追寻的梦想。
可她,到现在也还没能有自己的房子,老家没有,城里没有。
有时,她也会猛然想想曾经的那些舍友,当年大家曾经是同窗好友,来自一所大学。
毕业后,分道扬镳去往各自的家乡,一步步混上社会中上层。
苏二总记得,那些舍友确实有的是靠着父母,获得了第一块敲门砖。
那敲门砖有多弥足珍贵呢?
大学时的苏二并不知道这么多,她以为自己本科毕业,好歹是个标准大学生,难道还找不到喜欢的活吗?
是谁胡说八道的,说着大学日子有多美好,可以脱离苦海:没有挂过科的大学不是完整的大学呢?她竟然受了这些毒害。
苏二的确并不认真。高中如此,大学更是如此,而且更是变本加厉。
当然那些大学生们,各有自己的活法。马马虎虎,甚至比她更张狂过分的比比皆是。
她也便心安理得,继续浑浑噩噩过着自己认为“幸福”的日子,她真的好傻,傻的不懂好好对比。
那些虚晃日子的大学生们,家境大抵殷实厚重,人脉关系繁杂得很,随处皆能联系到人,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公子哥,公主姐们。
顺理成章的事便发生了,毕业后的苏二赤裸裸的失业了。
大学生太多,企业喜欢的是人才,不是一群供在房内的菩萨。招这群需要供着的人,那可是要做亏本生意的,如何能让以盈利为主业的企业,施以橄榄枝。
除非像她舍友那般,提前获得面试考题,努力准备着,最后获得了大领导青睐。
她碰了好多次壁,后来她也只能慢慢转向小企业,小学校。
直到毕业后的某一日,有个小学校通过了她的面试。
她也就收拾收拾行囊,去了那里。
至少,那算是第一个落脚点,她也不能太挑剔,她可是被挑的人呐。
第一年下学期,苏二辞职专门备考教师。她的心也不小,报考了繁华的市区,她信心百倍的准备着,以为努力便能获得所要的。
可惜,并不是所有付出都有满意的酬劳。
比如她的付出。
但她却因此获得了市内代课教师的岗位,因为努力过,虽然并不尽如人意。
可好歹有了块敲门砖。
再后来。翔子毕业后,回了厦门,他们商量着两人都在厦门上班,努力定居在这。
这座鹭岛城市,闽南风情浓郁。离家也不远,离翔子家,也还好。
只是,她的履历并不足以让她获得厦门顶好的学校敲门砖。考公立校,她又尚不够资格,于是她也只能找了家私立学校,可惜那地方,离翔子公司,很远,很远。
这便回到了故事开头,一个在最东面上班,一个在最西面,他俩之间的工作地,隔了俩条海,隔着一条海沧大桥,一条翔安隧道。
你觉得努力不对吗?多少年轻人曾浑浑噩噩荒度年少光阴,在本该拼搏的年纪,提早享受日子。
最后被生活啪啪打脸。
你若是想要安于享乐,是不是应该静下心认真思考下:你有荒废的资本吗?
如今的苏二,也时时看到像极了当年那个自己的身影们,她也常常苦口婆心告诉他们:你们此时享过的乐,未来一定会让你加倍奉还,除非,你家很有资本。
可是有学生会欢快地说道,“老师,人家家里有两套大房呢!而且可是厦门岛内哦。”
原来连这群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也懂得的事,当年的她怎么就不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