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环境的变化之快,使我们身边总是围绕着一些社会现象,今天要解读的,就是整天玩手机、放不下,但又没有办法脱离手机的掌控,而面对手机里的信息洪流、快餐文化,让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比如常常无法专注、做事没有耐心,刷朋友圈停不下来却无法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状态。那么人们该如何应对如今网络环境给人带来的影响呢?
虽说环境和人们的行为相互影响着,但个体的力量终究无法与环境抗衡,只是由环境所引发的、较为生活化的问题却真真切切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效应对环境作用在我们身上的问题,至少没必要让这些问题一直持续下去。
01 个体对抗网络环境的工具就是独立判断力
我记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每天刷知乎的问答,把自己看得很迷茫,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保持正念、保持清醒的思路,如果说你生活的时代,必须要整天跟手机打交道,必须要把自己的时间花在手机上,那么你至少可以在刷问答、追剧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做一些自我提升,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内容有善有恶,我知道有人只是想打发时间,而有些人希望玩手机的过程中确实能够学到一些东西。那么首先我们不要看到文章标题就去对此产生期待,期待这篇文章一定能带给你多少干货。
其实有干货的人也是通过不断学习、精进才能持续创作高质量的内容的,所以当用户(读者)对创作者的期待过高时,就会导致自己看到一些标题党或者鸡汤文时感受特别不好,这也是让人渐渐失去耐心的原因之一。
从人们自身的利益出发,别人的东西写得好不好,你是无法改变的,可未来3个月后你是否还会被标题党这类作者占用大量宝贵的时间,是你可以做出选择的。
当人们把一大块时间都放在手机上时,就逐渐失去了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的自由,而在这段时间中漫无目的地在各个软件之间切换,会导致注意力无法聚焦,它会被多种新鲜事物所拉扯。
那么有没有可能顺水推舟,在玩手机的行为上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和调整使自己耐心、专注力、判断力得到一点提升呢?
02 边玩边学,耐性使全局观得到回归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实在无法掌控自己玩手机的时间,那么在玩手机的同时做一些简单的自我提升也是很棒的选择哦。
如果问答、文章或视频具备一定的逻辑性,那么可以尽量看完。判断一篇文章是否是毒鸡汤,你只要去看文章中的事例及文字组合是否具备基本逻辑及可验证性就好。或者整篇文章与你的生活是否毫无瓜葛,若是一句有用的都没有,那么大可不必再浪费自己的时间。
不论是文章、书籍、评论或是弹幕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观点,而面对观点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它是否可以靠逻辑来支撑,或者它只是一个主观判断。
各种软件的推送消息,也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电话一震动、铃声一响,你必然要打开电话看看,这一看可能就是很久,那么屏蔽掉一些与生活无关的软件及推送,也能减少你打开手机的频次,因为有时候引发你打开手机的推送并不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相反,从推送的信息页面跳出去后倒是会打开其他的软件。
像刚刚提到的那位知乎的朋友,就是因为看了各式各样的观点后,不知如何分辨而产生了迷茫的心理。那么他就很需要把自己从这种状态中跳脱出来,也就是把自己的基本需求整理出来,利用上面的两点,先专注在这些内容上,然后再通过这些细微的改变,慢慢培养出耐性、专注力、思考力及判断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从繁杂冗余的信息中提取中有用的内容。
面对这样的网络环境,总有些人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不论是倾听还是表达,其实很多工具性的文章、电子书、评论、弹幕、音频或视频课程等都是在依托网络平台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把一些社会现象用文字剖析一下,使他人能够从中受到一点启发,当然也有很多无法验证的个体的观点。只是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是需要靠用户自己来做出判断的。
拿问答功能举例,试想:
有人提出问题需要得到帮助,可由于回答问题的人没有耐心把问题描述看全面,就去给出指导意见;
或是提问求助的人自己就没有把问题描述清楚,简单粗暴,然后大家的回答自然也是宽泛到持什么观点的人都有;
问题描述清楚了,他人给出的回答也会是观点,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出题的人自己去判断他人的回答是否存在可验证性,若它只是一句无法验证的观点,出题人自己又无法做出判断,那么在看了大量的信息后越来越迷茫,自然是正常的状态。
03 为获取完整信息,请浏览完整的内容
如果一个人对于学习本身就没有足够的耐心,那他终究无法理解沉浸式学习的乐趣。往往一篇观点文会将观点进行一番论证,论证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原理、数据、案例分析等等作为论证和论据,可长期接收快餐文化的人们对于阅读逻辑关联比较严谨的文字,会产生枯燥、不悦的情绪,因此想要阻拦这种负面情绪继续生长,唯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赶快结束浏览这个行为。
很多人都有买书的经历,但并非买过书的人都具备阅读的经验。我相信不少人在决定买一本书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思考才会决定要买哪一本书。既然是自己做的决定,那又为什么会把它留到已经想不起书名了还没翻开扉页呢?由此可见人们缺乏耐心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当然缺乏耐心不是唯一不付诸行动的理由,可如果你想要看纸质书,不论是10分钟还是2个小时,在这个过程里就需要你静下心来、做出思考、加深理解及判断,甚至为了加固记忆而做些笔记或标注等等,核心就是要具备耐心去做这件事,至少你需要耐心坐下来10分钟。
其实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不论看什么内容,有选择性地去接受信息都很重要,而只有看过完整的内容才有可能获取到完整的信息,因此尽可能地获取完整的信息就需要人们对耐心的修炼加以高度重视。
其实这点对于我们练习专注力也是很有帮助的。这意味着你接收的信息没有无端占用你的宝贵时间,而是使你更加专注、且看问题的角度会相对全面一点。
如果你没有看完一本书,那么你对这本书的评价可能就不够客观;一个人你如果你见过两次面,也请不要对他过早下结论,因为这些观点是无法得到论证的。
04 耐心是生活的必需(必须)品
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这几项较大的课题哪一样都需要我们具备长足的耐性,可现在的人们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被动接受了大量地快餐文化,我们如何能在顺应网络时代,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思辨力、判断力,才是根本。
功利心态迅速、广泛地传播节奏,使人们在环境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越来越看中眼前的利益。不能快速获取利益的事情都被大多数人鄙夷、不屑,然而这样的心态本身就是在瓦解人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在助长负面情绪的滋生。
建立及培养良好的习惯,没有耐心就会半途而废,然后得出养成这个习惯的人都很可怕的结论,比如被过度夸张的自律行为;
面对他人倾听及表达的需求,没有耐心你就听不到重点或是表现出不耐烦,这无疑是一种伤人的无效沟通;
面对企业的晋升通道,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把事情做好又希望快速升职加薪,那么最终只会为了晋升而快一些与努力工作向左的事情,然而这不能说明你具备那个岗位所需的能力了。
05 耐心无法瞬间获得,循序渐进的练习还是有必要的
回到互联网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中,你也许无法调整自己玩手机的习惯,那没关系,可以选择尽量在接收信息时保留信息的完整性,这样耐心就会逐渐回归,不是打开手机20分钟的时间内飞速浏览了5款软件中的50多条资讯。
玩手机玩到忘我,这是成瘾的行为,这不叫耐心也不叫专注,因为手机中的内容是繁杂且分散注意力的,如果每天都沉浸在扑面而来的信息洪流中无法在信息中抓取对自己成长或生活有益处的信息资讯,那么每天重复玩手机这件事就会变得越来越无聊。
完整的信息占用的时间成本会使你思考这个内容值不值得以看,我相信不值得一看的内容一定会有,这次选择看完下一次就不会随随便随、不加思考地进行浏览、点选。
这样逐步通过细微的玩手机的习惯,会使你玩手机的同时慢慢增强了耐心,并开始思考、试着对信息做出判断、筛选。一个人自身对信息资讯自主运营的习惯如果养成,拿他玩起手机也会比别人多吸收不少知识。
我身边很多人已经开始慢慢改变状态,有几个人已经做到:手机铃声只要一响起来,一定是有用的信息或者电话。而没有耐心的培养,就无法看到事物较为完整的视角,那么判断的前提就会存在一定的谬误。
当你开始变得越来越有耐心,再回去关照一下书架上被落了半年灰尘的“新”书,说不定你可以把它看完了。
接下来,再写一点个人建议吧:
1、对于实在不想看或是完全无用的信息,可以选择屏蔽该信息,预示着你拒绝接收这类信息,这样下次平台就会减少为你推送这信息的频次,也可以有效节省你的时间。
2、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遇到标题党,会引导你打开页面,如果觉得内容实在没有任何益处,那么你也可以果断退出然后再屏蔽该信息,但除了标题外,若还能看到有用的信息那么你也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继续浏览。
3、放不下手机又不知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那有目的性地为自己选购电子书,花钱购买的书就存在你的手机里,总会看看吧,它只要被你记在脑子里(我还有几本电子书没看呢)、拿在手上,总会想起来看的。这就是用良好的意识和行为去代替干扰意识和行为的方法。
总之互联网本是工具,只有我们合理地使用它,才算是真正为我们所用、所服务的工具,否则就成了阻碍做其他事情的拦路虎。
06 小结
互联网环境使人们每天接收到大量了未经筛选的、鱼龙混杂的信息资讯,而整天浏览这些繁杂的信息会使人接收到一些负能量,由此引发一些负面情绪,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整天都要看电话的习惯,不如把玩手机这件事做一些细微的调整,让自己开始有耐心、有全局观、看问题的视角尽量全面一点,这样对于思考力、判断力、决策力的提升都会有所帮助。
环境怎样变化,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单一或是多元,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环境变化时,我们只要在顺应环境过程中就通过对自身的一些改变、提升就会找到应对外界变化的对策和方法。
当然文章切入点及剖析角度还是有限的,但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帮助一部分人迈出第一步,那就是边玩边学,这个成长的门槛还不算太高,没有谁可以做到瞬间就拥有多项需要人们刻意练习才能习得的能力,但有效地迈出第一步总会是一个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