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樊登
作者:贾德森·布鲁尔
以下文字根据樊登APP文字稿改编。
一、作者简介
贾德森·布鲁尔是自我控制领域的思想领袖。原来是一个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博士,而且在顶级的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后来他进行了正念(疗法)的学习
正念就是这种接近自己体验的意愿,而不是努力想要放弃自己不快的渴求
二、 六大类成瘾状况
首先说什么叫上瘾,上瘾的定义就是哪怕存在不良后果,仍然继续使用。喝酒、过度使用药物、吸毒、吸烟,包括过度使用手机
第一种叫直接上瘾。
第二种叫技术上瘾。
过多的线上交流会增强我们的社会退缩。
一个人在手机上投入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在现实生活当中产生挫败感。
为什么人们会喜欢看别人点赞、看别人评论,某一条朋友圈发了以后收到很多人的回复,人们就特别高兴?
因为人们错误地把思想的兴奋感当作了真正的幸福。
实际上这是一种主观偏差。
第三种对自己上瘾。
对自我上瘾,对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过于执着
什么是自我?自我就是他相信是自己的那个人。
自我是怎么建立的呢?我们的自我是在一生当中的奖励式反馈中建立的。
比如说,我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之前受到过诸多的反馈。大家说樊登你口才不错、樊登你爱学习、樊登你善于帮助别人,樊登你……,别人跟我说这些好的东西的时候,让我觉得这就是自我。所以这个自我其实未必是真实的,这个自我是靠大量的社会反馈所建立的。
第四种叫分心上瘾。
第五种叫思考上瘾
什么叫作被思考沦陷了?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当年美国有一个著名的100米栏的女运动员,叫琼斯。琼斯一直跑得都很快,后来参加了奥运会。在奥运会比赛中,前几个栏她都是领先的,眼看就要赢了、获胜了。结果她最后只得了那次比赛的第七名。她说:“我想太多了。”在她没领先的时候,她没有感觉,就是一股脑地跑。但是当她发现自己领先了这么多的时候,她想到了自己要得奥运冠军了,最后这两个栏必须跨好,这两个栏只要不出问题自己就是奥运冠军了,所以她就在想这两个栏怎么跨呢?跨栏你要收腿,所以收腿的动作要更紧。这么一想就糟糕了,收大劲儿了,收腿的力量变形了,绊到了栏上。这就叫作绊倒在了想法上。
第六种叫对爱上瘾
就是一轮接一轮的兴奋和期待。我们一旦对爱上瘾,我们就希望那个东西永远存在
但实际上你会发现当爱的过程过去了以后,我们体内分泌的激素没有那么多的时候,生活一定会归于平淡。
三、上瘾的治疗方法
介绍一种治疗方法叫作“RAIN”,以R、A、I、N这4个字母开头的一个方法。
第一步,识别/放松(recognize/relax):识别出正在腾起的东西,比如说,你的渴求、你想要吸烟的这个感觉,然后放轻松。不要着急、不要伸手去拿那个烟,要放轻松。
第二步,接受/允许(accept/allow):不要批评自己,觉得烟瘾又来了、我怎么是个烟鬼、我又要抽烟了、我真丢脸,不要这样做。要告诉自己我只是有了一股欲求而已,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批评自己,允许、接受,让那个感觉在那儿就好了。
第三步,探究(investigate):探究身体的感觉、情绪和想法。比如说,你问一问此时此刻自己的身体或思维里发生了些什么,关注那个感觉。
第四步,注意(note):关注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体会自己此刻都发生了些什么,比如我身体里发生了什么东西,我有什么样的感觉。盯住那个倒U形发生的过程,然后它就过去了。
在RAIN(下雨了)以后干吗?
就是冲浪,就是跟着这个渴求的倒U形到顶端,盯着它,关注它,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再下来。
四、应对上瘾要学会全神贯注。
如果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追求外部的物质的满足、感官的刺激,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
那结果就是需要得到更多,因为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叫作虚假认同的东西。
第一个方法,调动你的好奇心,更开放、更喜悦、更慈悲。
兴奋带来了一种不安,一种想要更多的紧张冲动。好奇心带来的喜悦更加平稳,是开放的,而非紧缩的。
【个人理解】兴奋带来的是应激反应,条件反射;好奇心只关注实物本身
第二个方法,我们选择刻薄还是选择友善。
如果你试着体会一下,心甘情愿地替别人挡门的心情,别人走过去了,无视你的这个行为,你依然能够从内心感受到喜悦,你才是真的慷慨,你才是真的能够打开自己,能够更愿意用友善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
所以不要小看刻薄和友善的区别,刻薄和友善将决定了你思维的放松程度。
第三个方法,寻找心流。
我们在生活当中如果能够养成静坐的习惯、学会保持正念、学会专注、学会包容开放
第四个方法,训练韧性
心理韧性的敌人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旧习惯、我们的自动化。
我们在生活当中绝大部分的决策是自动化做出来的,而这个自动化决策的过程就是跟我们的心理韧性在作战。
其实我们每天经常掉的坑,都是我们自己挖的,自己挖的坑自己掉进去。
你的执着、你对一件事偏执的看法、你错误的主观偏差,使得你整天待在一个坑里出不来。
所以,有一句话讲得很有意思,叫作“人在坑里,别继续挖”,就是当你人还在坑里待着的时候,你越是使劲挖,那个坑可能就越深。
如果我们有韧性,我们可以在体验新情境的过程中,顺势而为。如果我们有韧性,我们不会拒绝或回避悲伤的过程。面对自我依附和威胁感,我们能够更快地恢复过来,没有负担地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