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如何创造出影子货币的?
今天一家对冲基金向大众募集了100元的资金,会如何运用?
基金收到投资人的资金是不能闲置的,必须要拿去做其他更有效的投资,不然存款人直接把钱存银行收取利息就好了,何必额外付经理费给经理人呢?
假设基金经理人用收到的钱买入100元的国债,此时这档基金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 | 负债 |
---|---|
现金: 0 | 负债: 0 |
国债: 100 | 权益: 100 |
你以为基金经理人买国债只是为了被动的持有,收取利息吗?
当然不是,他们是为了进一步融资,扩大资产规模来赚钱。他会将手上拥有的100元国债在回购市场进行抵押融资,结果拿回90元现金,资产负债表如下:
(注:什么叫抵押融资?就是基金经理人把国债押给银行,如果借款到期前还不出来,银行就可以把国债卖掉、换取现金,以抵偿借款。)
资产 | 负债 |
---|---|
现金: 90 | 回购负债: 90 |
国债: 100 | 权益: 100 |
你看得懂发生什么事了吗?在进行回购市场融资后,基金的总资产增加到190元,增加的90元现金可以再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冒险,套取回购利息成本与高收益回报之间的利差。
回购
刚刚有一个令人一头雾水的名词:什么是”回购?“
简单来说,就是”先卖出,再买回“。表面上看起来是"出售",实际上则是"借钱",我和你做一个约定,今天把手上的债券卖给你,明天再跟你买回,实质上我其实是跟你借了一天的钱,需要付一天的利息给你。
在2008年倒闭的雷曼兄弟就曾经透过财务报表的欺诈,掩盖手上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事实。雷曼兄弟的操作手法,就是在财务报表公布前,进行大量的回购操作,把值105元美元的资产,以100元的价格“出售”出去,将“销售收入”获得的现金用来清偿负债,使得财务报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大幅降低,让投资人无法发现帐面上的“毒资产”,等财报公布后,雷曼再进行融资,把这些毒资产买回来,资产负债表恢复原状。
既然实质上是借钱,我并没有卖出,后来会计原则(像是IFRS这类的准则)就规定这种“回购资产”还是要放在出售人的资产负债表上,所以你就会看到如上所示,膨胀后的资产负债表。
因为有了回购市场,国债相当于创造“影子货币”的准备金(准备金的概念,可以回去看我在”穿越泡沫(一)"提到的货币创造概念),能够在回购市场中反覆作为抵押品。雷曼把国债抵押给高盛,高盛和雷曼商量好,又“转抵押"给瑞士信贷、瑞士信贷在转抵押给了一家货币基金,获得现金。
每次转抵押,都会被打折一次,由于不断地打折损耗,货币创造的能量逐步递减。举例来说,A今天把值102美元的资产转抵押给B,获得100元贷款,B再把资产转抵押给C,获得98元.....按此循环,完成了一轮影子货币的创造过程。
转抵押,几个瓶子一个盖的杂技
这种不断转抵押的循环什么时候会出现问题?
随着转抵押的链条越来越长,违约风险会呈几何级数的膨胀。这时,只要经济一反转,就能折断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无论是传统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还是当今影子银行的回购抵押链条,本质上都是在玩几个瓶子一个盖的游戏。
2008年次级贷款的风暴正是这样的一幕。
好比你今天拿一个传家宝去当铺典当,约定三天后赎回。店主向你提出要求,在这三天期间内,他有权把你的传家宝再拿去抵押给别人,你一开始可能心生疑虑,怕最后拿不回传家宝,但你发现转抵押的对象是当地的大钱庄,你就安心了。百年老店、信誉昭昭,还怕拿不回来吗?
雷曼就是华尔街最大的“当铺”之一,赌徒纷纷押上自己的债券资产,想不到,在2008年,雷曼竟然破产了!!
后面的骨牌效应大家都知道了。
小结
这篇讲完一些金融魔术师的手段,以及那些资金链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下一篇开始,我会仔细讲述2008年金融风暴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