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确切的说,埋进故纸堆里的时光,不仅仅是一个寒假。
玄妙的说,能有这样的一段时光,跟之前我心里想的一句话脱不了干系。
2
去年九月份,我在古代典籍里查找资料时有了些感慨,我说:“近日需要搜集点资料,翻箱倒柜,查阅我的藏书,不想竟然沦陷在古书中,不想竟然欲罢不能,感慨万千。这些古老的文字,曾经很打怵去读它,可如今,见到它们,竟然是欢喜着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与哪些文字相遇。而一切的遇见,都是最美好的遇见。”
我没说出来的那句话是“这些古老的文字太有智慧了,放假了得去读读它们。”
难道这话被老天偷听到了,就悄悄的给我安排这么一场与古老文字的亲密接触?
办公室,一地的书;家中书房的榻榻米上,书占了半壁江山。每天至少六个小时,持续45天。
这样的状况是我没想到的。
3
1月8日,我接手一个新任务——开发一本关于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这是放假前的最后一周,忙乱的日子里完成下面的事情:做出校本教材的编写体例,找专家请教,修改,同事完善;组建团队,分派任务,讲解要求。我的任务是完成两个单元六个课时的教材开发。
一周后,寒假开始了,任务也开始了……
4
第一个周,还算是半埋在故纸堆。分出的一些时间去置办过年的东西,请了家政打扫卫生等等。
正式埋进故纸堆是腊月二十六。
那一天是儿子放假的日子,也是儿子开始上自习的日子。
5
空荡荡的校园,我在办公室,儿子和另一个男孩在一间教室。
从1月23日到26日,从1月31日到2月7日。从上午八点半到晚上五点。
三个人,一座安静的城堡。
城堡外,是热闹的年,是年的热闹。
城堡里,是宁静的心,是心的宁静。
6
从《大学》到《中庸》,从《论语》到《孟子》,从《老子》到《庄子》,从《荀子》到《礼记》,从古代到现代……
文字的穿梭带来了时光的穿越,穿越的时光打磨着人的性情,性情的平和让心更加洞明。
7
孔子曾经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谈及自己“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他们所说的,我终于能够理解和认同了。
物质的极大丰富解决不了心灵的问题,几程山水的游历无法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古代圣贤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带来的不仅仅是智慧的格言,更多的是温暖,是平和。
这些古老的文字啊,原来还有静心的功效。
赶紧把这样的悟与他分享:
这个假期,当我静静的研读着这些古书,做着校本教材开发这件事情的时候,外面的纷扰没有了,外面的精彩不稀罕了,外面的热闹也与己无关了。守着儿子,静静做事。如此,甚好。
8
在这段缓慢的光阴里,累了,我就玩玩自己的小游戏——拍照。
拍拍花儿,拍拍自己,玩玩美图上的那个跨次元手绘自拍。
在这段缓慢的光阴里,走着走着便明白了:
有些事情看似不是为自己所做,但其实最终这些事情都与自己有关;有些事情看似是一种付出,但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9
每一次接受,都有一次奇缘;每一次任务,都是一种成全。用心去做,就有奇观。
后记:1月8日到2月25日中午12时,一项巨大的工程完美收官。校本教材《初中生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初稿出炉。近10万字,220页,查阅了50多本书及网上的数不清的资料。这本教材凝聚了九个人的心血,我为这个团队的专业、敬业和高效感到自豪!整个三月,忙碌在修改上。一遍遍,一字字,斟酌、比较、完善、提升。4月8日,出版社排版修改后最后的定稿,书稿终于走上了排队印刷的路上。4月27日,书由国家一级出版社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获得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作为一所初中学校,选择当下敏感话题,从传统文化视角入手,开发学校课程,既有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还有操作性。可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校本教材,在省内或国内具有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