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叫《给人好印象的秘诀:如何让别人信任你、喜欢你、帮助你》。
做为一名恪守宁缺毋滥原则的人,书名真的让我很无感,可今天在小灶群扫地僧同学毫不留情的硬拉我示众,还在大庭广众之下丝毫不顾忌我的感受的笑着问我:你已看破红尘,今天的感悟在哪?(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本来我可以装作若无其事滥竽充数的,他竟然用探照灯照我,害的我被曝光。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写了。)
说到印象,我对扫地僧同学的印象只是高冷,每次发完‘’小僧愚见,晨读有感‘’,不理会大家热烈地欢呼和尖叫,就逃之夭夭了。
对于第一阶段的印象它是自动发生的,大多数人总会通过一面之缘,根据以往的经验,就在潜意识里对别人做出初步判断。
尽管他不经常跟灶友打成一片,但通过读他的感悟,能发现很多蛛丝马迹,比如幽默风趣啦!善良啦!很随性贪玩啦!还有他也很固执,晨读感悟总是用zine发(在2G网络下打开需要2分钟,真是好奇害苦猫),让他用简书他也不肯,害的大家都没办法打赏。不过晨读感悟写得也是相当有水平的(哦,原谅我这文采),所以成功收获了灶友们的好感,当然也包括我。
随着交往的深入,人们可能会有意识地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家开始纠正自己的感觉。
从扫地僧同学的高冷到幽默风趣,是因为印象的产生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常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停留于第一阶段,避免偏见产生,可以让我们在第一阶段通过树立信任、表现自身价值、建立同盟留下好印象;如果偏见已经产生,那么也可以通过反常证据和唤醒公平让对方进入第二阶段,来扭转已有的坏印象。
理解了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你会更清楚地进行沟通,传递你想表达的信息,并改善你的人际关系。你也会更公平、更准确地判断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