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突然想到也许我只是个普通人,这让我再次悲从中来。
不不,请不要误会我有多么高看自己,妄想自己可以功成名就、成为人生赢家。早在大学的时候,我就不这么想了。
当然在那之前我的确这么想过,比如多年以后可以开创一番事业,为母校设立个奖学金,诸如此类。后来发现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我不过是一介庸人。这着实令我难过了好久,不过得益于此我也轻松了不少。没办法成为大写的人,努力做一个小写的人应该也不错。
那之后,我对自己的定位就变作“优秀”。换言之,从大众视角来看,我觉得自己大概比圈子里80%的人强。
那谁知道呢?
今天晚上,北京的雾霾在桥上流过,昏黄的路灯把它照出了形状,阻碍着路上通行的汽车。今天晚上,我戴着口罩和同事嘻嘻哈哈,听着鸣笛声、引擎声和行人喧闹声纷至沓来。今天晚上,我抬头什么也看不见,低头什么也没有,不敢回头,向前是霾蒙蒙一片。
今天晚上,我连这一点也不能确认了。也许我只是个平均水平的普通人,也许“优秀”什么的都与我无关。
人说,进入社会就是棱角被磨平的过程,什么梦想、激情全部磨平。
我不服,或者说不信,再或者说我想像不来这整个过程。故事里的情节太狗血,前辈们的经验太浮夸,我谁也不信。
那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并没有什么冰冷现实,也没有什么坎坷历程,更没有什么恶人使坏。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就这样渐渐消散在被窝里、在手机上、在日复一日的通勤路上。
通勤路上,摩肩接踵全是人。公交车上,前后左右都是人。长春桥上,车水马龙全是人。
既然都是人,凭什么我不是拖后腿的那个,不是最普通的那个?
我刷着微博知乎,我做着统计报表,我熬夜不睡到一点两点。
我凭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平庸的那个?
所以平庸都是我的选择。
当然,我并不是要说什么“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之类的屁话,也不是说什么“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是什么”之类的鸡汤,就好像我们有得选。也许我能选的有资格选的有能力选的就是这样浪费光阴人生和生活。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听起来我像是悲观主义者,或者宿命论者。其实并没有,我只是意识到自己的的确确只是一个普通人。
很多人以为,接受自己普通平凡和平庸,是一种消极厌世。可这为什么不能是自知之明?为什么不能是对自己准确定位?为什么不能是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所以并不是我们的棱角被磨平了,被磨平的只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有的人被磨去了幻想,就对人生失去希望,开始浑浑噩噩过日子。然而他如果看清自己脚踏实地,纵使不能梦想成真,那也不至于惨惨兮兮。
这世上的苦恼,一半是没有自知之明,另一半是不知道自己没有自知之明。
很多人自卑、自负,卑微、狂妄,惶恐、迷茫,无非是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自卑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事,就躺在地上不起来;自负的人不知道自己做不了事,一脚踩空摔很惨。
唯有自信,自信的人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就去做什么水平的事情,然后脚踏实地慢慢往上走。而唯有自知之明,可以让人自信。
写到这里,这篇文也算引出了它最大的结论,说这是对人最基础、最重要、最有帮助的“指导”也不一定。
那就是:先认识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再培养自信,一步一步走。其它的方法论相比于此,都是细枝末节。
苏格拉底诚不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