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晋中,最大的看点就是晋商大院。当年,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因央视播出《乔家大院》而蜚声海内外,几乎成为晋商大院的代名词,因而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然而,在三晋大地上,称得上“三晋第一宅”的却不是乔家大院,而是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以其雄浑磅礴的规模气势,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深沉厚重的文化品位,被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并赢得了“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口碑。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镇的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规模比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还要大。现仅开放高家崖、红门堡、崇宁堡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余平方米。
路过文庙,向前就是王家大院的东大院——高家崖堡的东门。
东大院,原称视履堡,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元年至嘉庆十六年(1796~1811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城门两侧分别挂着”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山西灵石王家大院“三块金字招牌。城门匾额”寅賓“。寅宾,寅时之宾,日出也。意是告诫人们要日出而作。
堡门内侧匾额”视履“。
高家崖建筑群有两个主院,为王氏17世孙王汝聪和王汝成兄弟二人共同修建,各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除了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花院、长工院、家丁院等。周边墙院紧围,四门根据地势而开,大小院落既相互连缀,又独立成章。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院中有院、门里套门,状似迷宫。
兄王汝聪,官拜正五品,诰授奉政大夫,居”乐善堂“,匾额”敦厚“,故又称敦厚宅。门前立”双狮绣球“影壁,民间有“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的说法。弟王汝成,官拜正四品,诰授中宪大夫,住”敬业堂“,匾额”凝瑞“,故又称凝瑞居。门前立”五福捧寿“影壁,五只蝙蝠,”蝠“”福“谐音。
主体院落为前堂后寝式布局,不同身份人的居所和不同功能的院落均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巧妙布设在有限的空间中。大院非一家所居,而是王氏家族经三百年修建而成的聚族而居的建筑群。
上马石
守门石狮
高家崖建筑群南门内侧
乐善堂(前院),又称敦厚宅,是王氏第十七世、任刑部山东司郎中王汝聪的住宅区。前院按传统风水“坎宅巽门”修建。北厅是高级客厅,倒座南厅和东西配房为高级仆人居住,该院是社交活动的空间。
进入中院,过厅匾额“灋司马训”,即:用司马光故事训导后人。楹联:铭先祖大恩大德恒以礼义传家风,训后辈务实务本但求清白在人间。
注:"灋"(音fǎ)是"法"的古字,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
乐善堂(后院),为王汝聪生活区,下面五间窑洞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楼一层供儿孙栖身,二层为小姐绣楼,正窑顶上为子乔阁,是供奉祖先之地。
西绣楼的楼梯
王家大院的建筑形式,前院为木构架形制,后院为两层窑楼,底层为前檐穿廊的窑洞,二层为梁柱式木结构房屋,是梁柱式木结构建筑与砖石窑洞式建筑相结合的典型建筑形式。
王氏先祖,元皇庆元年(1312-1313年)自太原迁来灵石,在静升初为佃户,后卖豆腐,后置薄田,变佃户为自耕农。明代,王家始兼及小工商业。从十世起,家族有人经营棉花杂货和典当行业,至十一世,已成当地知名的富商。至十四世,其贩卖盐粮绸缎杂货骡马生意由晋至蒙,并延至冀、鲁,后为清军筹集军马粮草,官商联手,行商坐贾,买卖越做越大,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为王家的鼎盛时期,王家人通过科考、捐保、荫袭等途径获五品至二品官员101人,获康熙御赐龙头拐杖,乾隆御赐黄马褂、银牌等。宗支繁衍,渐成巨族,历经680多年,至今传至二十六世。
出乐善堂后院东侧小门,按游览路标西行,几经曲折,进入王汝成的居所”敬业堂“后院,自后向前参观。
敬业堂(后院),为王汝成的生活区,正窑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楼一层为儿孙栖身之处,二层为小姐特设,主窑顶为祭祖堂,院内砖、木、石三雕刻工精细,给宅院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楼梯护栏上的精美石雕
石雕——麒麟送子
石雕——乳姑奉亲,《二十四孝》故事,讲的是唐朝节度使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用自己的乳汁奉养婆母长孙夫人的故事。
石雕——仙鸡送子。”仙鸡”谐音“先吉”,指新媳妇进门生儿子是头等大吉之事。
石雕——海马流云
石雕——江革行佣供母图,《二十四孝》故事,讲的是汉代的江革与母亲遇盗被追杀,因江革孝心感天,母子性命得以保全的故事。
土地神龛
砖雕影壁
院门堡巷
敬业堂中院,过厅匾额”规圆矩方“,“矩”字多写了一点,寓意规矩多一点,麻烦会少一点。
门枕石
瞻月亭
兰芳居花院,为栽培和存放花卉之地。后院正室住花工,两厢为花房,花院以西是主人怡心养神、著书立说之精舍。花院大门旁有一地窖,明为花窖,实为暗道,特殊情况下,可能从这里通向外界,化险为夷。
桂馨书院,为堡内的家族书院,东西分为主院和西跨院。主院和跨院均为三进。从前院到后院,每一进均设三级台阶,三组三进台阶象征连升三级。
桂馨书院西侧月亮门,匾额”探酉“,楹联:簏簌风敲三径竹,玲珑月照一床书。
高家崖西门,其上有观星亭。门上匾额”静远“,亭下有联: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出高家崖西门,远眺红门堡。
高家崖与红门堡之间为一深沟,有石桥将两堡相接。
红门堡,因堡门原为红色得名,旧称恒贞堡。始建于清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39~1793年),为一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堡墙长180米,东西宽139米,最高处达28米,总面积2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88座,房间776间。堡内院、巷呈“王”字形排列,依山就势,由低而高,共分四甲,甲与甲之间的东西各巷与南北主干道构成一个“王”字。
过石桥,即为红门堡东门,因门上雕有五只蝙蝠,又称五福门。门上匾额”荷天休“,意为:承蒙天赐福佑。取自唐肃宗李亨诗句“永荷天休”。楹联:树滋讵必陶潜柳,燕翼端凭韦氏经。其意为:实施德政不要有陶渊明那种逃避现实的隐士思想,造福子孙要像韦贤父子那样为国出力,担当重任。
堡门内侧,匾额”恭敬忠“,楹联:世守读书辉晋地,家传勤俭裕唐风。
与东堡门相接,为二甲东巷,从东到西依次有德馨轩、缥湘居、谦吉居。堡内自南至北共有四排豪华院落(四甲),依次称为底甲、二甲、三甲、顶甲。
缥缃居,大厅悬有一桢匾额,上书“澡身浴德”,其意:清洁身体不使沾染污浊;沐浴于德,以德自清。
谦吉居,楹联:映雪囊萤读书应晓先忧后乐;披星戴月创业当须务本求实。
红门堡的主街,为南北方向,均是用大块鹅卵石铺就,人称“龙鳞街”,长133米,宽3.6米。 主街与东西方向的三条横巷,正好组成了一个“王”字。
沿龙鳞街行至顶甲,依次有兰桂园、红杏园、隐翠园、童心园等院落,这里的宅院为前园后宅布局。
各家的花园虽有院墙相隔,独立成园,但有月门相通,茶余饭后,主人们既可在此吟咏诗书,也可布棋对弈。
园中小亭挂有一副亭联:善积水底鱼戏月;方悟枝头鸟谈天。
园中这处宅院,虽已改为茶室,但仍无法掩盖宅院原来不凡的气势。顶楼有匾额曰:月地云居“,本为北京圆明园一佛寺景名。匾下楹联:居家莫享清福,淡饭粗茶有真味;处事须知艰难,临深履薄是常情。
走出花园,上至堡墙,但见长达652米的堡墙,巍然高耸,气势恢宏,将整个红门堡的所有宅院均封闭围合,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和门禁森严之感。
长长屋脊上镶嵌着龙头鸱吻,这不是一般的豪门大宅都能做到的。
放眼望去,整个王家大院尽收眼底。一个王家大院,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规模之宏大,气势之壮观,使人惊叹无比;从其家训、匾额、楹联、石、砖、木三雕艺术及装饰所展示出来的厚重的文化底蕴,高雅的艺术品味更使人感慨万千。
大院里的王氏家族,立户于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长达500余年的繁盛,富过九代,相对于”富不过三代“之说,真是个奇迹。据王家后人总结,其繁盛之因有三:一是家训严格,二是官商结合,三是勤俭持家。而其衰败之因也是有三:一是王家是官商,多是在与朝廷做生意,随清朝的衰落,生意也难以维持;二是族人弃商从官,贪图享乐,玩物丧志;三是吸食鸦片,变卖家产。好在王家支派甚多,大部分还继承了先祖的遗产遗风,但总体上的气势已大不于前了。
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昔日晋商的一段辉煌历史;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封建时代中国百姓的梦幻家园;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积淀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殿堂……
就借用这段王家大院的解说词作为结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