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董卿曾在《朗读者》节目上访谈刘震云时说,“2016年您有两部电影被搬上了荧幕,一部是《我不是潘金莲》,一部是《一句顶一万句》,人们都把那年称为刘震云年,十一月是刘震云月。”如今,人们对刘震云这个人已并不陌生,尤其是前段时间读完了《一句顶一万句》,深感震撼。
那么,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本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说这是目前为止,他最满意的作品。那么,它到底讲了什么呢?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
《出延津记》描写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回延津记》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
一个出走,一个回归,他们寻寻觅觅,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试图表达内心的矛盾与无助。从荒野的乡村到繁忙的大都会,由20世纪中叶到新世纪初,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县长、镇长,还是老师、理发师、屠夫、染坊工、传教士等寻常百姓,当说话成了唯一的沟通管道,语言又无法直达核心,孤独便永远如影随形!寻常人的事件,串连成不平凡的故事。
全书共25章,如果翻开此书,在前九章里你见到的最多的人物是杨百顺,而不是吴摩西,吴摩西这个名字是杨百顺后来改的,意大利传教士老詹最先帮他改为杨摩西,想借这个名字,像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能把深渊中的延津人,带出苦海;想在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把天主教在延津发扬光大。吴摩西是杨摩西入赘吴香香家之后,才改名为吴摩西。
《出延津记》中最精彩部分为吴摩西携养女巧玲本是出来“假找”吴香香,结果住店时巧玲被同住的老尤拐卖,当时吴摩西脑子嗡嗡地炸,急忙去汽车站、去开封、去洛阳、去郑州寻找巧玲,十分感人,在黄河边吴摩西想起自己这些年的遭遇,从做豆腐起,到杀猪,到染布,到信主破竹子,到沿街挑水,到去县政府种菜,到“嫁”给吴香香,到吴香香和老高出事,没有一步不坎坷;但所有的坎坷加起来,都比不上巧玲丢了。因为他这一生遇到的所有人都不及巧玲那样懂他,都比不上和巧玲那样的默契……
《回延津记》中牛爱国(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的妻子庞丽娜跟人“跑了”,牛爱国心里发痛,带上女儿百慧,路上也好说话,就像《出延津记》中吴摩西带着巧玲,两人共同出去假找吴香香一样,没想到的是七十年后,画面如此相似,倒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正如小说开篇所说: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
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得上话的人,寻着那一句顶一万句的话。
孤独不只是那个年代人的心灵共性,在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人们不也常常感慨“一生难觅一知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