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地记得我,
她那么温柔地接纳我,
整理好她的黑裙子,在她的口袋中
装满青苔和种子。
我沉沉睡去,就像河床上的一块石头,
在我和星星的白色火焰之间,空无一物
只有我的思想,像飞蛾一样,
轻轻地漂浮在完美之树的枝叶间。
整夜,我听见这个小王国
在我周围呼吸,昆虫
和鸟儿们,在黑暗中工作。
整夜,我如同在水中,沉浮
起落于一种明亮的光。直到清晨,
我在一些更好的事物中
至少消失了十二次。
早课抄了美国女诗人玛丽·奥利弗的诗歌《在森林中沉睡》。从小到大一直都生活在县城里。县城虽不大,但毕竟是县城,对乡野的生活虽说神往,但也真的不很习惯。小时候,姥家在双胜沟里,现在看来离县城并没有多远,但那时却觉得好遥远。每年寒暑假时都要去住几天,当然只是住几天新鲜的,日子久了便会生出很多不习惯来。姥家门前是一座小水库,夏天时水面阔大,冬天时平展如镜。水库上游是一条小河,小河边上有大片的草甸子。每年春天时草甸子里便盛开着黄色的或紫色的小花,点缀在如茵的碧草间,山里会传出鸟雀的叫声,叫得最响的,听得最清晰的应该布谷鸟的叫声。上了初中之后就很少去了,后来姥家搬到南站青山村,便再不见那样的景致了。二十年前吧,一个冬天,应邀到沙河镇参加一个婚礼,是头一天晚上去。现在已经忘记那个村子的名字了,只记得是在大山里,刚刚下了场大雪。那天晚上有很大月亮,真的皎洁明澈,天空也通透深邃如硕大的墨玉,而清冷的空气也仿佛隐隐泛着丝丝甜意。多少年过去了,再也没有那样的感觉,整个人都仿佛石化了。
今天是清明节气,二十四节气中,成为节日的不多,清明应该是最著名的一个,并且清明与端午、中秋、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所谓清明风亦即清爽明净之风。清明从节气演变成节日与寒食关联甚大,寒食节原本有禁火和祭扫坟墓习俗,后因这清明与寒食相距很近,唐宋之后,寒食清明便合二为一,到现在,人们便只知清明少知寒食了。西方有感恩节,而实际上中国也有感恩节,而且一年之中不止一个,而清明就应该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我想“追终慎远”就是对先人的一各感戴和追怀吧,而这也正是清明节最核心之处。
去年清明前后,有几位同学回乡上坟扫墓,毕业三十多年后,好多久不通音讯的同学渐渐都联系上了。年过五旬,相逢重聚,找到了仍是三十几年前的感觉,那时那刻,我们几乎又回到了从前,一群天真纯挚风华正茂的少年。这样的日子也值得纪念,值得感怀。
早晨起得早,没做什么,吃过早饭,抄抄诗,上网浏览下新闻,不觉大半个上午就过去了。中午去父母家吃饭,吃过饭躺在沙发上睡了一觉。醒来又说了会儿话,便跟太座一起回家了。温度很高,但风也大,在东北根本感受不到那风是清爽明净之风。
晚饭后,太座继续去体育场广场跳大妈广场舞,我继续沿着河堤路走步。
晚课抄了《诗经·国风·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抄了《论语·雍也第六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抄了《易·乾卦》: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言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何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