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者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发起人出售低流动性资产,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以获得融资。
资产证券化的一大创新点是,通过把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破产隔离”,实现证券化投资者的权益与发起人的信用状况的分离,从而避免了发起人破产对证券持有的影响,以保护投资者权益,同时实现了以基础资产的信用水平而不是发起人机构主体信用进行融资。
实现破产隔离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
1,证券化资产的真实销售没在原始权益人破产时不作为法定参与清算,
2,在交易结构中设立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特殊目的载体。
原始权益人所拥有的基础资产在实现了真是出售以及风险真实转移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资产出表,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为:
1,发起人(原始权益人)明确其将要实施证券化的资产,组建资产池。
2,设立SPV并进行资产转移;
3,对基础资产进行结构化重组,并进行信用增级
4,由有相应资质的评级机构对SPV拟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信用评级
5,以公开发售或者私募的方式发现资产支持证券,
6,SPV以证券发行收入向发起人支付原始资产转让款项。
7,由SPV对资产或者资产池进行日常管理,资金归集,资金划拨,并管理相关税务和星座事务
8,SPV以其现金流为基础,向持有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还本付息。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总结与分析:
1,基础资产
(一).基础资产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之一,拥有合格的基础资产也是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前提,
A,合法合规;
B,基础资产的续存期与资产证券化的存续期相匹配(资产池)
C, 不能是法律界定及业务形态属于不同类型且缺乏相关性的资产组合。
(二).资产解决方案
对接一些门槛较低的有经营资质的机构,
采用应收账款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采用信托通道模式,适合单纯的平台性机构
2.信用增级
内部信用增级:
1,优先,次级分层:指将资产支持证券分成优先级和次级,优先偿付前者本息后的剩余资产再分配给次级证券持有人,
2,超额利差,指基础资产的平均收益率远高于优先级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形成差额利差,为优先级证券提供了一定的信用支持。
3,超额覆盖,指建立一个笔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规模更大的资产池,超出的部分对资产支持证券实现超额覆盖,
4,差额补足,原始权益人对资产证券的本息承诺差额补足。
5,信用触发机制:指当出现不利于资产支持证券偿付的情形(触发条件时),通过改变现金流支付顺序,补充现金流,提高现金流转效率,加强基础资产的独立性等措施,来保证资产支持证券的本息得到偿付。
6,回购承诺,指达到一定不利于投资者条件时,原始权益人承诺回购剩余资产。
外部信用增级:
1,机构担保:指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由第三方担保机构对资产支持证券的本息进行全部或者部分担保
2,第三方信用证:通常是由银行出具的,具有明确金额流动新贷款支持协议,承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债务的无条件偿付。
消费金融行业主要风险:
(一).消费者面临主要风险
被不当诱导,个人信息泄露,被不当催收
(二).消费金融服务机构风险
A,有资质,非自有资金:主要以银行为主,合规性问题较少。
B,有资质,有自有资金:主要是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也包括融资租凭,保理等牌照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不能吸纳存款,但是可以通过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C,无资质,有自有资金,以民间借贷方式,目前灰色地带,法规不明
D,无资质,无自有资金,P2P平台和第三方助贷机构。第三方机构不得以自身名义放贷,不以利差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