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为什么要读书?相信大多数成熟且有理性的人会回答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样回答相比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似是略高一筹,但要往根上说时,这种回答还是不够切贴。为什么要读书的根本原因,自古以来,大概只有一条,就是求真知。
有了求真知的态度,读书时就不但要知道读书的好处,同时也要知道读书的坏处。读书的好处不用多说,那么读书的坏处是什么呢?其实坏处也是显而易见,人们时常能看到的就在我们生活当中的那些本本主义的书呆子就是最好例证。
《孟子·尽心下》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武成》这一篇文章,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而《尚书》作为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历史文献被列为最具权威的儒家经典。如此权威,孟子尚告知人们“取二三策而已矣”,那一般书籍史料我们又怎么可以囫囵吞枣,全盘接受呢?由此可知,任何一本书的内容近于真知者不过二三成,远离真知者常在七八分。
所以读书贵在能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仅是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是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不明辨是非,那读书更有可能会开错眼界,增错知识,会被引入歧途,迷途难返;如果能去伪存真,则必然会开真眼界,增真知识,求得真知,做得真人。
所以读书务必要立一个求真的心,要为求真知,做真人而读书,否则就得警惕读书的毒副作用。读书如服药,明白其正副作用,方能用好此药。能去伪存真,则可化腐朽为神奇,变常药为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