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接触到了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一头扎进去,再也出不来。有了女儿后,我们很多的周末时间都是沉浸在宫崎骏的世界里,时常躺在那里,听着久石让的音乐来讨论电影中的片段……
我基本不看网络上关于宫崎骏作品的解读,总怕自己内心会因为这些不同的解读而有了杂音,但当大猫推荐《感受宫崎骏》时,我竟鬼使神差第一时间淘了一本复印本。因为是复印本,多少观感上不太舒服,但好在老宫所有的镜头都在脑子里,读起来也挺有画面感。
《红猪》最早看的是日文版,后来找了台版的配音,反而更喜欢台版,红猪那种有点屌屌的感觉瞬间就出来了。宫崎骏一直非常钟情于飞行,从最早的《风之谷》开始,我们就能从他的作品里一再发现对天空的渴望,对翱翔的痴迷。
观看《红猪》时我总是在问自己,到底是老天和波鲁克开了玩笑,还是波鲁克看尽人类世界的丑恶,故意让自己变成了一头猪?但无论是哪一种,宫崎骏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猪眼来重新审视战争,定义梦想。
我喜欢秦刚在《感受宫崎骏》里的一些评论:
“《红猪》中展示着一个背离了主流社会和时代潮流的中年男人的骄傲。而观众在欣赏着一个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中年男人的孤独与自负的同时,随着主人公猪眼看人世的视角,便自然而然地共享了他对人类社会现实的讽刺和颠覆。”
《红猪》讨论的是人与国家的矛盾,人与时代的冲突。通过波鲁克我们也能窥视到二战后日本大众中存在着的反战分子,他们非主流,他们无法拥有正常的生活,他们只有依靠伪装甚至变化才能生存。
因为宫崎骏本人曾参与过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斗争,所以他将战后世界格局变化下引发的人类生存问题引入电影中,试图通过娱乐的方式来引起更深的人文思考。
不愿意效力政府的红猪,游离在世俗世界之外的红猪,以终身飞行为理想的红猪,这一个个出世的红猪角色总让我们反思人类的急功近利,欲壑难平,追逐扬名,喜新厌旧…
宫崎骏说过,人到中年会变成一只猪。这并非是他对人们中年丧志的嘲讽,而是意指经历了多年的跌磕滚打,岁月的巫师会无情的把人们便成冷眼看世的猪。人类总是嘲讽猪的愚蠢和懒散,但一生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猪又会不会去嘲讽人类?
宫崎骏一直是以“女神崇拜”为信仰,他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主角,但《红猪》却一反常态,用了猪脸的男性角色。当我们差异于此时,就会发现影片中其实有两位女性角色,一位是风情万种的寡妇吉娜,一位是飞机工程师菲儿。两个女性一个代表过去,一个暗指未来,相比于吉娜,我更喜欢菲儿,她拥有一技之长,她可以不用附庸男人,她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秦刚在《感受宫崎骏》中是这样描述菲儿的:“如果说红猪是冰,菲奥就是火,火可融冰。曾几何时,我们也像她一样对自己的才华技能满怀信心,像她一样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像她一样纵情不娇地大胆地去爱、去恨——菲奥的这一切闪光点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火焰,烫烫地、辣辣地带着一种灼伤力,灼伤我们的心。于是,那逝去的骄阳般年华,就星星点点地从烫伤的洞洞里露了出来,带着烧焦的怪味道啜泣着。纯真与热情是有魔力的,只有纯真热情的菲奥,才能在那个漆黑的夜晚,看到冷酷猪脸背后若隐若现的人性面目;也正是纯真热情的菲奥,才能打动一只冷酷的猪,让他感觉到人类还是有希望的。”
影片的结尾让所有的人物又归回于原位,让我们看到了人生跌宕起伏之后回归平淡的过程,但生命正是因为有了跌宕,有了回归,才有成长……
因为翻译的缘故,我看到的《红猪》翻译和秦刚老师的不一样,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红猪的喜欢。
影片中吉娜的歌声不时回荡在亚得里亚海上,让我的心在飘荡在那片天际中,不愿降落!
当回忆浮现在心头
才发觉光阴似剑
那家我常常去与老朋友碰面的店
每一天他都会在树阴下
端着一杯咖啡和点心
因为无法拥有将来
所以我们只能将信心寄予希望
我总能感觉到那悸动的暖风吹过
就在那些日子里
一群无家可归的人睡在路边
我慷慨地施舍
让他们找到归宿
相信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我让他们在我的小公寓里住了下来
在他们的鼾声中入睡,直到明天
我心中吹起暴风,让我艰于呼吸
就在那些日子里
这里还留着一张老照片,看看呀
那个留着小胡子的人是你啊
虽然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却不知你现在何方
往日的一切都是空
到今天仍然怀抱无尽梦想
不管去哪里
只知道前进没有止息
——《那些曾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