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爱琴
周末带孩子去少年宫学画画,在等待的过程中,便在楼道的座椅上写文章,由于孩子们学习有规律,周围陪伴的大人也是经常见面的陌生人。
我旁边就经常有一位老人,第一次相遇的时候,他开始抽烟,对烟敏感的我立即停下笔,四处张望,并做扇风的动作,可能我旁若无人的写作已经在这个手机充斥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但赢得的可能是尊重吧!(我的自我感觉良好)我在这寒冷的冬季扇风的夸张动作使得老人感到了什么,他多站起身,踱步走到了远处的窗户。
第二次相遇时,老人又止不住开始抽烟,我便又重复那夸张的动作,老人又走开了,抽完烟回来,就在旁边的椅子上打瞌睡。
第三次老人还是会抽烟,可能年纪大了,文化欠缺,又止不住烟瘾吧,我也仍是感到了呛人的烟味,只是抬头,微微蹙眉,动作不再夸张。到
第四次时相遇,老人却是没再抽烟,我不禁惊诧:难道自己的写作行为,自己的无声忍耐,竟能改变一个人吗?我不禁有些暗自得意。到孩子下课时间了,我起身便走,却忘带了座位上的围巾,老人在身后:“唉,忘拿东西啦……”我一下子想起,转身回来取围巾,对老人说“谢谢你”便匆匆离去。
而这一句谢谢是感谢他对我的尊重,是感谢他没再抽烟,也感谢他对我的嫌弃的包容。
世界可以改变,可以美好,并非只有争吵有效,忍让和理解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