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家长的一次对话
家长;老师,明天的钢琴课我们请假!
老师:[微笑]又请假呀!上课不持续,可是要影响孩子学习进度得哦。
家长:最近她都没怎么练,今晚又因为不舒服早早上床了。
家长:有首曲子她还不会弹!其它的也弹的不是很熟悉
家长:怕挨你批,课又上不下去。[呲牙]
老师:起不了床就不来吧,好好休息!不过建议尽量不请假。如果弹不出来就请假,她会养成惰性的。优秀就是一种好习惯,想想如果刮风你不来、下雨你不来、心情不好你不来、家里来客人你不来、放假你不来、没练你不来、月考你不来、期中考你不来.....。这么懒散的学习态度,好习惯怎么培养。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再说在家重复错误可是没得啥子好处的。[微笑]
家长:生病不是主要的原因,关键是没怎么练!
老师:千万不要给她找理由不上课,不然她会把弹琴和学琴作为无关紧要的事,在孩子心里如果有了这观念,可以说完了,将再也学不好。所以无论刮风下雨,不管弹得好坏都得来上课,这就是大人要有的态度。坚持就是好习惯,坚持就能培养好习惯。至于回课的具体情况老师自会有分寸,哪怕孩子被骂一顿孩子也知道错在哪儿。就算是没练,到老师这里来练习,也比在家练强十倍。我最近分析了上课纪录,弹得好、进步快的孩子都是基本上能坚持每周上课的。[微笑]
家长:明白了!我们明天来上课!
老师:[微笑]爬不起来就算了哦[微笑],我们不做法西斯!要人文关怀的!!
家长:呵呵,这点她还好了,反倒是她经常催促我!
对话引发的思考分享给琴童家长
一
首先能发现一些业余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且比较普遍:家长对音乐学习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不知学乐器贵在天天坚持,这种坚持包括定期上课。一般而言,至少要保证一周一次课,一定记得如果你想让孩子学好点,无论刮风下雨都得坚持上课,除非病得爬不起来。这就是你和孩子要有保持的态度,是大人们要给孩子的态度,千万别找理由。就学习本身而言这是因为学乐器最容易走弯路,走偏路,很多问题需要老师及时调准和纠正,孩子自己练可以肯定地说是不大可能练好的。当然前提是你找的老师是位好老师。如果经常请假,懒散的态度是学琴的一大害,在家重复错误那是害上加害。
关于坚持,我碰到一学生,现在还在我手上带着。这孩子刚开始学琴的时候,上课心不在焉,每次上课都在神游,根本听不进老师在讲什么,每次错误一大堆,弹五个音错四个,有时还多碰一个错六个。很长一段时间进不了状态。因为给他上课实在难熬,有时你会心碎,我曾几次在心里都要将他劝退,叫他不要再学了,但一直没说出口,因为他妈妈很坚持,也很期待,每周都送来上课,并且很关心情况,有时也急,也不知怎么办。记得有一次我说过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要太着急,这孩子得慢慢来,等他懵懂期过后可能后劲十足。他妈妈明显不满意这样的评价,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最后她无奈说了句狠话:我会跟孩子一直坚持的。我能感觉到她的痛苦。所以一直带着没把他踢给别的老师;坚持带他还有个原因就是有一次我做示范的时候,风吹动谱子没法弹了,这孩子看到了随即用手帮我按住谱子不让风吹动,虽然小动作,但会主动帮老师做此举的孩子非常少,就是因为少所以我很感动,从中也可透出孩子有异于别人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如果放大能量肯定非同一般。就这样孩子一直坚持,妈妈也坚持,没什么特殊情况,基本每周都来。孩子突然有一天让我大吃一惊,尽然弹五个音五个都对了,一首曲子尽然还像那么回事。孩子越来越好,弹琴各方面都在逐渐长进,趋于正途。当然上课还经常神游,他妈妈也依然头疼着。但我相信耐心和坚持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也看到了惊喜。说此例就是要告诉琴童家长,坚持很重要。
孩子情况各异,在学琴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各种叛逆、逆反和瓶颈期。学琴进度较之他人可能会快点或慢点,这其中是因为很多因素,因人而异,老师需要因材施教,量身定制。家长最重要的是坚持,且要耐心,给孩子成长时间,大人们要学会等待。
二
有人说学乐器不是考验孩子,而是考验家长的耐心。如果我们想想,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坚持不了,而是大人们的懈怠,各种理由。
有时候家长心疼学费,孩子没弹出来或者弹不好就不上课,其实这可以理解,但学习不是经商。你可能省了一次的学费,但可能延误了一个好习惯、好态度的建立。再说合格的老师也会尽量对得起你所付的费用。也许老师说的某一句话你领悟了受益终身。赵晓生教授说过一句话,“学琴学会一个音就够了”,这句话就让我很受益。当然前提是你找的老师是值得你信任和托付。如果你有一些怀疑老师,哪怕一点点,那你趁早换掉,因为你的怀疑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会给可能被你误会的老师造成伤害,影响老师与孩子的互动。
三
家里需要营造温暖和谐的学乐爱乐的氛围。琴学得好的,往往背后都有个虎爸或虎妈,李云迪、郎朗等都是因为背后有只老虎,不过沈文裕背后是只问题虎。当然关于坚持完全不请假是不太可能的,但你的态度决定结果。在评价孩子学琴和老师教学质量时,家长评价自己对孩子学琴的态度也是必要的:你是否认真坚持,陪孩子一起努力过?
经常有家长跟我说在老师课堂上,孩子出奇听话,弹得好、效率高,一到家就完全变样,各种问题:不愿练、开小差、小动作,练琴时一会儿要喝一会儿要拉一会儿要吃,各种事。究其原因其实可能很简单,在于家里没有营造好学习的气氛。问问孩子练琴时你自己在干什么,是否在一旁玩手机、褒电话、看电视、聊天、也可能在打麻将吧,或许你很勤劳在叮叮当当做家务,有时还时不时对孩子吼上两句“好好练,别分心”,她他能不分心吗?如你做了这其中的一种家长,那都会影响孩子。如果是这个原因,很简单要么孩子练琴时你停止这些,不制造噪音,尽量营造学习气氛。如果想让孩子学好而又无法停止手头事务,那就坚持天天去老师那儿也行。这两种选择都是要你舍得付出,一是全心全意的精力,一是更多的物质支持。
家里营造温暖和谐的爱乐氛围,还包括,让家里充满音乐,我们可以在吃饭时、做作业时、游戏时、悠闲时,选择一些适合这些场景听的音乐。可以让孩子参加音乐活动,听音乐会、参加沙龙,看一些名家的演出视频等。用打开眼睛看世界的观念对待学琴,让孩子见识多一点。
四
避免与孩子冲突升级,家长对待孩子弹琴犯错的解决方式很重要。在孩子学琴过程中,有一天你可能会跟不上孩子的手指了,有些曲子又难又长,小孩一时弹不下去,亲爱的家长你这时候会干嘛?有经验的老师可能会分两种情况,如果是太难了那就手把手教耐心教几遍,到学会为止。如果资质聪慧因为没练、不愿吃苦,老师也是要批评教育引导他她,但我会采取平等的态度,平和的语气。有些家长很容易受不了,一触即发,火一点就着,劈头盖脸一顿狂轰?你得问问自己你凭什么骂,你解决了什么或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有的孩子会顶嘴,反问你有能耐你来弹呀?不顶嘴的孩子不是心理没有怨言,而是你的听话教育模式吓坏他了,他的内心在与你斗争着呢.....这样肯定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这样也只会拉深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拉远距离,你与孩子的战争会不断升级。常有孩子在自己父母亲面前弹不出来,父母走开就弹好了,可想你是多么令人讨人厌啊......。这就是教育方式的失败。我们应该发现问题——找到问题——一起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从某些层面讲,不犯错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或者成不了好孩子。经常有孩子弹琴时畏畏缩缩小心翼翼,胆小而放不开,就是因为怕犯错误,怕犯错误后爸爸或妈妈骂(或打)。教育目的不就是纠错,不就是让一个人的缺点和问题完全暴露,然后进行改善修正吗?孩子如果把问题暴露出来,不藏着掖着,我们才有机会去教育和完善他们。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孩子敢于犯一些错误,我们再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根源,进一步帮他改进。而不是孩子一遇到问题、一犯错误就着急上火。我经常跟孩子们说:我喜欢会犯错误的孩子。但前提是犯错误后我们会及时改正。
大家如果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就知道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微妙的过程,我是看了很多儿童心理学书后,发现我自己以前真的很无知,也理解了为什么目前我们社会心理问题的为什么严重,孩子如果长期处在高压和听话教育模式下的原生家庭,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琴学音乐是很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爱的方式、运用一些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成长。
五
家里如果是隔代带孩子的一定要谨慎,小不点最喜欢找爷爷奶奶等老人做自己的靠山和挡箭牌,动不动就耍赖,找理由偷工减料。老人心软,难免纵容。一旦大人们沟通不好,好习惯的培养肯定终止就在这里。曾经有一学生,十五六岁,超级懒惰,上课的书还要奶奶拿,最可气的是每次上完课,她奶奶会说:"宝贝儿,辛苦了,奶奶帮你按摩一下"。于是在我双眼睽睽之下,她奶奶尽然给孙女按上了。这样包办和纵容的结果是:这孩子已经学了五六年琴,老师换了不少,谁见她谁烦,每次上课要学这首学那首,但学一首乐曲只要遇见点困难就退缩,内心极其脆弱,最后什么都不会。我想这孩子不但琴学不好,将来走上社会也可能无所适从。父母包办、老人包办也许不是爱,而可能真的是害。我们不妨从点滴做起,孩子上课时就完全交给老师吧,千万不要帮孩子拿书翻谱、递水擦汗。
六
培养一个循序渐进的习惯,家长的态度和理念至关重要。有的家长总是以内容的多、进度的快为标准,以为学得多、学得快就好。钢琴作品浩瀚,老师要让孩子学得多,多布置作业那再容易不过。这种不量力而为可能的结果就是什么曲子都弹不好,错音错节奏,犯这种非常低级错误。还有就是养成弹琴的不良方法、不科学的用力、没表达的狂砸等等。听这种学生弹琴你痛苦死,看他她弹琴可谓生不如死。
如果你孩子的老师让一首错音一大把曲子,完全不符合乐曲要求的曲子通过,那肯定是不负责任,肯定是在误人子弟。一定要记住有些曲子需要不断反反复复练,一节课是不可能完成的,技术问题、内容问题、表达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互相支撑,一项没做好都是不合格的。曾有学生从别处转来,家长上第一次课就说孩子弹琴不注意情感表达。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那就找原因吧:一是技术有问题,各种音符和记号没注意,该连不连,该断不断;二是不注意分析乐谱的表情记号,强弱不分、快慢不分。这都是最基本的东西。我是满满的讲了一节课,一分钟都没歇。孩子明显有起色,家长也说现在声情并茂,连肢体好像也有音乐了。我暗自窃喜学生的这点进步。最后家长离走的时候问:老师就教一首曲子啊,能不能多布置几首?家长明显有不满的情绪,顿时我无语,其实心里是很不悦,心想难道你没看到我教了很多东西给小孩吗?当然我不会表达我的愤怒,就说我要求弹好不是弹多。有一次我是被一位家长气疯了,我就一口气布置了五首练习曲、三首巴赫二部创意曲、一首贝多芬的奏鸣曲。要多还不容易,结果下次回课可想而知。
老师一般会针对每个孩子做一个阶段性的教学规划,给学生布置作业应该循序渐进,选择一些难度适合的内容。一首乐曲弹多久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是否弹好,符合要求,家长和孩子的标准都要归于音乐,要问问是否忠于原作,是否达到了乐曲的技术标准,是否符合乐曲风格,音乐内容是否表达出来了......,而不是弹多少,弹多快。
很多孩子开始对学琴充满兴趣,充满快感,学得轻松,但学到一定时候学就不下去了,原因可能就在于多和快上:因为错误堆积的音乐谁能受得了,孩子哪来乐趣。问孩子所弹何物?不知道!为什么弹?不知道!没快感、没乐趣、没目的、不知为何,谁能坚持。就你自己,可能孩子弹几分钟你就犯困,你肯定也干不了。有的孩子弹完十级抛出一句“我再也不要弹琴了”,想想多可悲,学琴让他如此痛苦、如此煎熬。当下学琴为了考级而大跃进式赶进度害了不少人。家长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学习习惯,注意我们的学习和练习要归于初心,回归音乐。
七
练琴的外部环境很重要,以前钢琴是奢侈品,稀罕物,买台钢琴放在客厅充充脸面,有的是为装高雅,别说还挺管用。现在但凡城里人家都买得起,买不起的,或好或坏,凑凑也没多大问题。总之不稀奇了。我特别建议立式钢琴那么不好看,就不要放客厅了,客厅是家庭活动中心,所有房间和厨卫的通道,家人来来往往、交谈、电视、厨房声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精神集中。有的孩子会一边弹琴一边瞄电视,就是不瞄也会偷听,心不在焉,如果长此以往,练琴习惯肯定立不好,效率肯定要低。所以建议钢琴放在独立空间,至少要保证孩子练琴时你不制造声音,哪怕是一点点。
八
考级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上海音乐学院赵晓生教授曾言:“考级谋财害命”,为了考级能过关,家长不断大把大把投资,这就是所谓“谋财”;小孩子为了拿到证书,浪费时间与精力在这些不合常理规矩的练习上,此谓之“害命”。联合起来,考级不正是一种谋财害命的制度么?今天我朋友说,过去考级基本到五级以上才开始走样,现在从一级开始就乱弹琴。这样下去,中国的钢琴教育怎一个“乱”字了得!
当然赵教授所批评的是那些以考级为目的学习和教学,考级本身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恶,它只是一个测评机制。但无论怎样,无法摆脱的一个事实就是:现在的考级产业化,那么多机构的考级都在争流量,考试一旦成了一门生意,问题就来了——考级制度带来的一系列利益效应,让学琴的孩子与家长们越来越急功近利,水分可想而知。一般的人要去甄别其中的真伪好坏就困难重重了。
目前的大多数机构的钢琴考级,就其难度和其中水分,十级也就是个打基础和启蒙,并且对音乐素养的要求不高,甚至没要求。有的音乐素养考试也只是形式,走走过场。但如果真正能拿下十级的优秀分,达到了十级的程度,后面学琴的提升空间就非常大。
怎么检测自己是否真正达到你所考的级别,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视奏(视奏,就是你从来没弹过的曲子,没有练习看着谱子就直接弹)同等级或低一等级的乐曲,比如你拿到十级证书,看看能否把十级或八级、九级的乐曲视奏出来,如果你考过五级的话,看看你能否把四级的曲子视奏出来......。如果你做不到,那基本上可以断言你是赶鸭子上架,只是死磕几首考级曲,你那只写着“合格”两个子的证书,往往等同于一张废纸,和自我满足的虚荣。
很多学生学完业余十级就不再碰琴了,以为自己就到了弹琴的顶端。殊不知才刚开始。对于那些赶鸭子上架的孩子也许还没真正入门。这种考完级就学完琴的观念源于对钢琴音乐了解的甚少,更是对音乐基本常识和历史知识的匮乏。
网上有几篇热文,说是:留着你的考级证书,清华北大等名校降60分招特艺术长生。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仅凭一张考级证书是不可能被特招的,艺术特长生的要求比考级满级的要求要高很多,被特招的学生在音乐上具有很高天赋的孩子,并且这些学生在文化学习上也是超强的。
问题来了,那要不要考级呢?可以考,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它促进孩子学习成长。但只能作为水到渠成的一个学琴各阶段的小小目标,不要为了考级而考级,不要拔苗助长一味追求级别高。当你遇到那些打着一年就能考多少级的商业机构,或者你还没学多久(或者你都觉得自家孩子弹得不怎么样的)就让你去考级的老师。建议你遇见此,要慎重考虑该不该换老师了!因为教一个人考级容易,而教你孩子真正进入到奇妙的音乐世界却很难。
有的家长其实也不想考级,但除了考级目前又没有其他标准衡量孩子学琴水平。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回到你让孩子学音乐的初衷,老师课堂布置的作业完成度高不高,弹完琴他她有没有一丝快感,有没有一丝成就感,最直接的就是:他弹得好不好听。视觉上:他弹琴姿势自不自然,动作协不协调,好不好看也是一个标准。对音乐了解不多的家长衡量孩子的弹琴好坏,可以找一些好的参照:你可以比较孩子的演奏同示范录音和视频、跟专业老师、跟演奏家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不同。现在的资源很丰富,这些优质资源也很容易获取。
弹琴是心理、智力、视觉,运动机能、身体平衡系统的综合运作过程,每个孩子的各项机能不一,发展成长的过程也有慢快,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家长除了用爱陪伴之外,最关键的是需要为孩子找一位值得信赖、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这些老师能帮你的孩子量身定制。
九
最后想到的是对于业余学琴,不单是学一门乐器和一项技能,而是在学一种文化,文化必须文而化之,内化成一个人的内涵和气质。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会运用各种手段(听经典音乐作品、听现场音乐会、看名家名作演出视频、参加音乐沙龙、了解音乐的历史等等)营造音乐氛围,让孩子爱上音乐。
另外学琴也能练就一种好的学习态度:认真坚持忍耐,持之以恒。如果在学琴中孩子能如此对待,不管是学琴,对其他任何学习都是会有一定促进作用。所以大人们的理念是放远点,不要仅仅着眼于当下。
啰啰嗦嗦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一句话,与琴童家长共勉:
在孩子学琴的路上,家长需要做的是:同老师一起,用爱的方式,坚持、耐心地陪伴孩子稳步成长!
本文转自 钢琴琴童家长在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