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寒假过年空闲时间,看了一本时事类的书,大致讲述的是本世纪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制度、观念、生活水平上的差距。通读全篇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对自己国家极度的不满,虽然书末作者解释道自己只是在寻找我国与欧美等国家的不同,并大致认为我国未来会赶超等等。但对本书整体分析而言,作者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是担忧的。个人认为,本书的观点具备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作者并未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分析。
本书作者对比了东方与西方的教育差别,抨击了我国教育制度的缺陷,高度赞扬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对于东西方的教育方式,我一直秉持着“各有所长”的观点。笔者以为,西方的教育方式固然要优于我国,但传统来讲,我国的教育模式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GDP低、平均受教育水平低下、贫富差距过大,导致了素质教育在我国只有极少数人能享受到。所以,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上升阶层最容易的方式就是通过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相对而言,它是最公平而有效的方式。而西方教育模式固然对个人的成长有极大的好处,但就我国国情而言,短时间内在中国行不通。
除此之外,本书夸耀了西方教育出来的孩子的独立性人格。笔者承认,在这一方面,我国的孩子的独立性要比西方国家的孩子差很多。但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是以“家庭”为核心,个人附属于家庭,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虽成熟的晚,但对于家的依恋更深,更有人情味,性格相对平和,个人极端主义者很少。反观西方国家的观念认为个人是主体,这反倒缺少了“人情味”,此种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极端主义者更多,这也是欧美国家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纵观两种教育模式,说不上来孰强孰弱,只能说各有利弊。
由于本书的作者在德国比较多,所以作者对德国人描写更为细致,并对德国人的严谨产生由衷的敬佩。而此书的一大看点在于作者剖析了德国的农村与我国农村的不同。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大体上都分为农村和城市两个部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大体是“城市化”,发达国家的国情是“乡村化”。在西方,农民被视为是同中国“律师”、“医生”、“教师”一样热门的职业,因为西方的农民具有收入高、环境稳定、工作轻松等特点,所以大学生毕业后都想当农民,但在德国,报名农民职业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比例能如愿以偿。
德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也领先于世界,在德国看病是免费的,这点其他发达国家可能也有所不及,而我国存在着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但最近几年我国在一辆保障体系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对于看病问题也改善了许多,相信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本书某些观点有些许极端,但大体上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应该去做努力的地方。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这导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产生了恐慌。而令他们恐慌的原因之一竟是:某一次我国为了准备一次国际性的会议,竟让整个城市的工厂停工一天,这对西方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令他们讶异的是我国的执行力,这在提倡个人言论自由的西方是不存在的。
纵观整个世界经济的重心,近年来逐年向我国靠拢,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效的见证。而发展的同时,也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以史为鉴,取长补短。不管怎么说,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作者的担忧不无道理,大国崛起之路必然荆棘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