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么多专栏,如何“学以致用”?
这两天就发现一个问题,原先老师选的问题都是寥寥的几句话,或者几个字,给予解释,每天五个问题,现在每天四个或者三个,而且基本上是长篇大论,把自己的问题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
可以看得出,现在提的问题,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他们的困惑,也可能是好多人都面临的困惑。
所以,老师的回答,就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其实,哪个人身上没有问题,没有疑惑呢?可因为情况的不同,可能好多人都不好意思问,或者不知道该怎么问?
所以就特别感谢那些能够把自己的问题贡献出来的同学们,你们的无私和坦诚,也间接的成就了我们。
一,对于第一个同学的疑问,老师指出要认清现实:学历对于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还是非常重要的。
要接受现实,面对他,然后才能够在其中找到机会。先找个工作干干,在徐图机会。
起跑之后如果发现鞋带开了,那就蹲下来系好,然后继续上路。这场比赛不是短跑,耽误个几秒钟,不会让你错过太多。
二,想学的东西有很多,但是精力有限怎么办?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当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需要成长的时候,就看到了问题的紧迫性,就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揽过来,都能吃透,用好。
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想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好处都捞到,根本不现实,这就像老师所说的那样,还是要抓住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特别是在现阶段。
我除了本专栏以外,还有一个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和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但主要精力都在这个展览上,那两个就看一看,配合这个专栏,一起思考。
能够应用的更重要。 把我们的专栏当做练习场。这是笑来老师给出的建议,也是我深深认可的,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就是为了用。
另外一个就是积极的回答问题,虽然不是问的我,但是如果问我,我会怎么回答呢?我自己碰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抉择呢?不断的去深化自己的思考,提前把问题准备一下,而不知道自己真正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再茫然无措不知所以。
三,这是一个家里父亲得了重病,该如何抉择的问题。也真的是很有代表性。笑来老师给出的答案,也非常好。
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去隐瞒什么,不让病人知道真相。而是在恰当的时机,告诉真相,让病人自己做抉择。
想一想,不就该这样吗?在一个人生命的最后时刻,到底该如何安排仅有的一段时间?不正是对病人最大的尊重吗?而且这样做了,以后也不会再有遗憾。尽人事听天命,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
每天跟着老师学习,看着老师解答别人的问题,,其实也就解答了自己的问题,说起来情况都差不多,通过别人的问题来反照自己,自己的很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不是我没有问题,而是有太多的问题了,多的都不知道该怎么问?但现在跟着大家的问题学习,,就感觉自己敞亮了许多,很多已经不需要在问了,只需要向内心深处问自己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