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个从0到1的创新,那么后来小黄车、小蓝、小绿、甚至七彩车的大量涌现,无疑又陷入了从1到N的厮杀中,厮杀的不是色彩,而是背后的资本。当摩拜单车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最高纪录时,一个正式运营仅仅5个月的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市场,8天之后,又一家共享单车平台3Vbike也停止了运营。
悟空单车的创始人雷厚义说,之所以选择退出的原因有好几个,“第一就是打不赢了,在资源上,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媒体资源、政府资源,都集中在前面几家企业身上。”
从共享单车风潮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前几年千团大战、打车大战、直播大战背后,大大小小的跟风创业者的影子。在“互联网+”的创业热潮中,无数激情澎湃的创业者从初期的踌躇满志到步履蹒跚,最后跌倒在行进的路上,不是没有毅力和决心,最终决定你能走多远,能坚持多久的是——“钱”。所以,在大批阵亡的名单中,能维系的只是凤毛麟角。
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提到,“从0到1,或者说从无到有,意味着企业要善于创造和创新,通过技术专利、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等形成壁垒,从而实现质的垂直型层级跨越,由此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而成为这个市场的唯一,这样的垄断足可让企业安享丰厚的利润。”“从1到N,只是复制,创造不了新价值,甚至可能沦为遍地抄袭的山寨模式。”从1到N,必然形成竞争态势,在既定规则下争做赢家,有人赢就一定有人输。
在分析各行业“互联网+”创业失败的原因时,出现的高频词是“烧钱”、“巨头”,当创新演变成一场简单粗暴的肉搏,似乎早已背离了初衷。
当然,在这样一场“从1到N”的乱象狂欢中,也有大规模的受益者,比如我们这些围观群众,最爱看的大戏就是各大平台的抢人大战,哪里有利哪里去。这年头别想着把消费者培养成忠实的人,一旦无利可图,他们会毫无眷恋的离开你。记得去年互联网美业项目兴起,曾经一个同事因为爱好满怀激情投身其中。开创初期,“1元美甲”的引流政策让我们占足了便宜。那段时间,连平时不做美甲的人也给自己选了个低调的色彩。当福利紧缩,大家再无需求,这个同事再也没来过,听说后来又离职了。
再回到前面说的共享单车,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悟空单车原计划采用合伙人模式,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来撬动共享单车市场。”“农村包围城市”,好熟悉的方针啊,但是审时度势,在“共享单车”上似乎都不是很适用。“共享单车”最初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出行问题,填补“最后一公里”的空白,从大的方面来看,践行了“绿色出行”的理念,从个人利益来看,解决了打车难、开车难的现实困局,同时还锻炼了身体。当然,也暴露了素质的短板,乱停乱放、肆意破坏车甚至据为己有。“农村包围城市”,是一种反向思考,只是农村的需求度和车辆的存储维护问题也应纳入其中,而不是单单“反其道而行”。
模仿山寨的时代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已经过时,盲目的跟风必然失败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需要具备的是新思想: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