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流这个词,在我的概念里很笼统。目的就是一个,找到我人生后半程要全力以赴的主干。
很难。
每天,我的脑子里都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
为什么有时候我觉得我不是我自己?
为什么微信加了老师好友后,会有一种拒绝推课的厌烦感,当对方发来一条语音,听到是个温柔的男老师,立刻就放下了这个厌烦感?
为什么人体内的巨噬细胞这么厉害?
为什么小狗会馋个不停,而小猫就经常会剩下猫粮,吃饱就走?
而更多的一些问题,是关于人生重构的。这和我最近在得到持续学习,以及开始集中关注国外纪录片,练英语听力的同时,又增加了新视野和新的思考方式有关。
这些人生重构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我目前所从事的叫不叫职业?如果是职业,我该怎么去做一年,三年及十年的规划。如果不是职业,是创业,我该怎么做一年,三年,十年的规划。
如何判断职业还是创业?
对目前所从事的事,是否有成就感,是否有心流体验,是否达到经济平衡?
既然没有,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事情,做的时候,会让我感觉到心流,感觉到成就感,满足感,那些事情短期内有没有创造收益?短期没有,那么长期会不会有收益?且收益足不足成为被动收入的入口?
婚姻中,如何判断相互之间有没有内耗,或者一方感觉有内耗?内耗持久后,婚姻双方有什么样的人生损失?内耗着的婚姻,和幸福的感觉是否有偏差?内耗着且让一方感觉窒息,另一方毫无感觉有内耗,这样的婚姻是否要终结?
“我想怎么样”且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就是自私么?谁来判定自私与否?自私和隐形的pua是什么关系?
世界的走向是什么样的?一带一路衍生出来的普通人的机会,从那里切入?
我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储备,能够涉及到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个触角,哪个细小的点可以对接?如果找到这个对接点,下半程人生布局是什么样的?
什么时候以什么标准来达成财富自由?未来人生的一万四千多天,行动,并在行动中完善的是哪些?
自律为什么这么难?自律对于自己要克服的是什么?纪录片里说的,从小可以面对延迟满足的孩子,长大后的人生都过的不错。怎么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的延迟满足?成人后,可以锻炼延迟满足么?
…………………………………………
思伤脾,不想了。
去上书法体验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