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被很多东西深深的烙印着,比如我们出身的家国、比如我们所在的时代。无论是身处庙堂之高或者是身处江湖之远,这些烙印都将变成我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最后通过文字呈现、记录、流传。或许文字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说实话,虽然喜欢古诗词,但是冯延巳这个人于我却真的还是很陌生的,也许是我对诗词还没有到热爱的境地吧,真是惭愧。这一次对冯延巳的四首词的学习让我确实对这个深处乱世身居高位的词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许后世对他有各种各样的解读,褒贬不一,但是就像开篇所说,自己的文字或许才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反映。初读冯延巳,感觉他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是不是词人一般都是多愁善感的?个人觉得他的愁很少的是儿女情长的愁,更多的倒是对人世无常世事造化的感叹。有时候上阕似乎在描述人事景物的万种风情,下阕马上就转到自己对人生悲欢离合的伤怀了。比如上阕说“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廋”,下阕就说“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上阕说“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下阕马上转换了“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仔细的去体味,这些优美的长短句子里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我在想他在忧伤些什么呢?佛教说人生八苦,这里面除了生老病死以外最多的应该就是爱别离、求不得和怨憎恨了吧!而在词里最多的或许就是爱别离吧,我们这一生就是由不断的相聚与分离组成的:我们与某些人相聚然后又分离,我们与某个地方相聚然后又分离,我们与某段时光相聚然后又分离。一朵花开了然后又谢了,一座山近了然后又远了,一阵风来了又去了,一个人……这人世果然令人忧伤,所有的繁华盛景恩爱甜蜜最终不过是犹如烟花般绚烂的一瞬。所以当冯延巳独自登楼看到“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的时候,再想想“昨夜笙歌容易散”,却不是果然“酒醒添得愁无限”么?当他“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想想从前“历历前欢无处说”又怎不慨叹“关山何日休离别”呢?或许人生真的就如一场梦一般吧,“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一个离乱的时代人们缺乏的或许是安全感吧,所有的痛苦恐惧都是应当的,所有的幸福美好却如同梦境一般。
今天的我们呢?
谢谢韦煜为我们说词。
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只从文字本身去看也只是片面的,但是只从家国时代去看也是片面的,感谢韦煜做了那么多功课,从更多的维度还原了冯延巳这个人,我开始有点喜欢他的词了。我能够感觉到大家都很认真的去体味词中的意境,比如“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中大家就热烈的讨论了到底是小桥上的丽人回家以后月亮升起来的呢还是小桥上的丽人一直到月亮升起来之后才回家的呢?这也是一种趣味吧!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分享,也是一次成长,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在这条路上一起走的更远。第四期学习的词牌是《鹊踏枝》,又叫《蝶恋花》。
留住生命里美好瞬间
韦煜的风采
集体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