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被问及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们有很多想法,但很少思考:如何评判一个梦想。
昨天我们读《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学习了在养成习惯过程中,三个阶段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如何应对。为什么很多人按照这个步骤开始行动都成功了?
因为在习惯养成之初,这些人已经“知己知彼”了,他们对自己将要面对的任务有了清晰的评估。
这个评估很厉害吗?
一个实验可以告诉你答案。(不想看推理可直接看结论)
作者找到德国柏林2所大学的168名女大学生。首先让她们幻想一下自己最大的个人愿望或者最关心的个人问题,然后让她们按照从0-100的排序评估她们实现愿望的可能性大小。每个人都需要写出4个有关实现愿望的积极乐观的词语(比如感到被需要、陪伴彼此的时间更多、感到有人爱着我等等),和4个负面消极的障碍词语(比如害羞、太情绪化、学业繁忙等等)。
分为4组:
“乐观派”组:只幻想4个乐观未来的词汇;
“悲观派”组:只幻想4个消极现实的词汇;
“心理比对”组:先幻想2个乐观未来的词汇,然后让思绪转化到2个消极现实的词汇;
“逆序比对”组:先幻想2个现实消极的词汇,然后是2个乐观未来的词汇。
仅仅是思考的词汇和顺序不同,对行动有多大影响,有区别吗?
按照常规思想,应该都差不多,一定要选一个的话,肯定“乐观派”行动力更强吧!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不管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甚至“逆序对比”,其实这3组的表现都类似:
她们都行动力不佳,平均在9天以后才开始采取行动。其中“乐观派”组的人出乎大家想象——越乐观的人,反而行动起来越慢,她们也是遇到现实死得最快的一组。
是不是很惊讶?做实验的人是:纽约大学&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厄廷根,她花了20年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这是其中的一个。
她发现乐观派的幻想在带来正能量,帮助她们缓解压力的同时,也让其误以为梦想已经达成,并减少了实际行动。
正能量竟然也有副作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回到“心理比对”组,很多人以为他们会有很高的成功率和行动速度。事实上并不如此。因为她们做完心理比对以后,对于梦想的评估——本来就觉得不靠谱,于是就不干了。
通过预演未来他们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件事,我有机会成功吗?如果答案是“是”,这群人投入的时间和行动力比所有组都高。如果不是,这群人投入的干劲则会比一般人更低。
作者说:“人在追求梦想的时候,力量是最大的。但这个梦想一定是经过评估过后自己行得通的。”
你是一个乐观的人,还是一个理性的人?
“心理比对”能让一个人的心智变得成熟,能让你学会评估、知道好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会随便被煽动。这就解决了“正能量”有副作用的问题。
有句老话:“愿上天给我力量,改变可以改变的事;赐予我勇气,接纳不可改变的事;给予我智慧,区分两者。”“心理比对”就是关于区分的智慧。
重点来了。既然“心理比对”这么厉害,具体要怎么运用呢?很简单,按照顺序回答以下问题,最好是写下来。
W:(Wish)愿望,你的期待是什么?
O:(Outcome)结果,在当前的情况下,这个期待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O:(Obstacle)障碍,在当前的情况下,最大的现实障碍可能是什么?
P:(Plan)计划,要克服这些障碍的话,我能怎么做?想出最有效的想法或行动。
所以这个理论叫WOOP。
很简单对不对?
但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东西,没有了它,就会出大问题!
我们想一想前几年特别流行的成功学,就会恍然大悟——为什么前几年那些“打鸡血”式的成功学不靠谱?因为成功学故事几乎是反心理比对的。
他们放大了乐观、预期和梦想,从短期看你是减少了行动的压力了,但一旦开始行动了,却发现行不通,实际上杀伤力更大。很多人行动失败了开始想:是不是我天生就不行?
第二,为了突出成功学大师的厉害,他们无限放大了个体可能性。要知道只要学的人基数大,总有几个“尖子生”,拿这几个案例做宣传就好了。
你也别说人家,股市、彩票,都是这个套路。是你贪罢了,觉得自己就是那中奖的少数人。
明白了这个,就老老实实按照WOOP开始做吧,你会发现WOOP有用。我们拿《坚持》里的“如何坚持每天写作500字”来举个例子。
我们在制定习惯的时候,第一步是确定了这个习惯的期待(提高写作销量,培养观察力)这是W,最好的结果(成为专栏作家)这是第二步O。
根据书里写的现实障碍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找借口不想做。第二个阶段是被各种突发事件打扰。第三个阶段是感觉每天都在重复一件事,觉得没意思不想做。这是第三步骤O。
最后在计划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障碍,设想了两个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P。于是在制定计划阶段,就已经完成了一个是否值得投入时间精力的“评估”。
做完了这些,你会发现“心理比对”还解决了2个最常见的问题:光想不做和三分钟热度。事实上,只要是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两个毛病。
作者还真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讲WOOP讲完后,有人觉得:“这不就是我平时用的方法吗”。作者对这群人进行调查,实际上只有15%的人有这种“心理对比”能力,40%的人其实并没有掌握。
你看,“懂得”不等于“会用”,“会用”不等于“改变”。你是不是又太乐观了? 看到《坚持》把“障碍+计划”分析得特别细,以为自己也可以。但实际上,我们要通过实践,学会自己去分析障碍,评估梦想的可行性。
总结一下:
有4种梦想模式——乐观派、悲观派、心理比对、逆序比对。曾经的你属于哪一类?其中只有“心理比对”的效果最好。它有四个步骤,你还记得WOOP具体怎么做吗?
梦想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要行动了。明天我们讨论:如何高效达成目标。
最后,别忘了每天3分钟读一本书。转发本文,让你的朋友一起提升!
(部分内容摘自古典“给梦想做个可行性检验“)
- 完 -
生活那么忙,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幻的时代,自我充电?
每天第一件事:花3分钟和我一起读透一本书。